诸葛亮必败

分类标签:
内容简介:
中国伪智慧的宿命:诸葛亮必败 作者:剑歌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
  《诸葛亮必败》编辑推荐
  我们总盼望能遇到一个“三顾茅庐”的主子,结果等到老,也没有“刘备”光临。《三国演义》使我们成了幻想主义者,我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却在等待中逐渐丧失了。
  我们总想做只动口而不动手的点子大王,所以特别羡慕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实质上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实战能力太差了。
  我们不讲信用,潜意识中也是受了孔明之毒:他不是曾答应东吴要归还荆州,却三番五次赖拖延,而且还“三气周瑜”,导致盟国的军事统帅一命呜呼了么?
  我们急功近利,干什么事妄想一蹴而就,像极了诸葛亮在条件不成熟时强攻曹魏的情形。
  我们喜欢做秀,诸葛亮可以做我们的祖师。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为自己做足了形象包装。
  我们出了问题便喜欢互相推诿,诸葛亮在这一点上早就做出了示范。他把关羽败走麦城归结为了关羽自己的问题,却把自己作为一个最高统帅应负的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
  我们无法做到“举重若轻”,一点点针尖大的小事,也让我们耗费心神。这不就是那个事必躬亲的诸葛丞相的形象写照吗?
  我们为事业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诸葛亮为事业则透支了自己的生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他连起码的健康知识都不懂,怎能算得上是智慧的化身呢?
  这是一部颠覆传统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缜密的历史分析,还原了诸葛亮之死的真相。
  这是一部警示现代的震撼之作,书中展现思辨流畅的笔调,揭示了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作者告诉我们,我们所信奉的诸葛亮神话,如同皇帝的新衣,愚弄着我们自己的心智。外国皇帝的新衣已经被外国小孩识破了,但中国丞相的旧衣却依然供奉在中国人心头。这是中国人精神中毒的集体症状,也是中国式悲哀的集中体现。
  本书纵横捭阖,贯通古今,将大量现代政治、经济事件巧妙融合于历史分析中,既是一本精彩的社科读物,又是一本很好的管理教材。
  《诸葛亮必败》目录
  序言第一篇诚信缺失的代价三气周瑜”与诸葛亮的诚信问题盟友反目:诚信缺失的代价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吗?
  当代中国的信用环境第二篇战略固执的致命之处细节未必决定成败创意未必挽救命运中国文化的战略固执第三篇急功近利酿恶果诸葛亮的急功近利急功近利是民族特性吗?
  现代社会的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GDP崇拜心理第四篇耀眼光环下的绩效泡沫“七擒孟获”使“心战”落空赔本赚吆喝的北伐战争弄不懂的历史功绩现代人的赔本赚吆喝第五篇面子工程害死人面子工程之一:远征南蛮面子工程之二:北伐中原现代人的面子工程面子工程的文化背景诸葛亮的自我“包装”断了退路的做秀者企业家形象虚高的惨重代价第六篇错把投机当投资诸葛亮的投机之路中国式投机中国人炒股:一种搏傻的游戏股市里的投机奇观:“涨停板敢死队”职业经理人的投机冒险产业发展救不了投机事业第七篇雄辩之误“舌战群儒”的逻辑推理口舌之功的超级梦想:骂死王朗当雄辩走向歧途后辈人的“舌战狮城”当代精英的“口水之战”第八篇不能掌控身体,怎能掌控绩效?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事必躬亲的恶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养生文化今何在?
  第九篇运筹帷幄,决败千里没有调查,怎有发言权?
  不能保密,怎能安全?
  错把情报送给对手迷失情报战商业信息战的空白点第十篇总能为失败找到借口谁该为关羽之死负责?
  关羽本来可以不死值得深思的现代“替罪羊”现象第十一篇政治强人的用人迷局诸葛亮的用人偏见用人疑人杀魏延过河拆桥排挤杨仪“千里马”的悲剧第十二篇刘备是个冤大头看错人与读错书的根源:病急乱投医“隆中对”:外来和尚的迷魂汤借用外脑未必灵验谁来考核“外来的和尚”?
  第十三篇毛泽东看透了诸葛亮毛泽东评点诸葛亮的败因毛泽东论赤壁之战毛泽东评点“失街亭”毛泽东评价曹操毛泽东评价司马懿毛泽东与诸葛亮军事谋略之比较
  《诸葛亮必败》序言(1)
  自打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老人们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死诸葛下退活仲达”的故事。仿佛诸葛亮就是活神仙一般,至于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彻底打败司马懿,反倒被司马懿拖垮了身体,最终殒命五丈原,则是人们都不愿意提及的事情。很显然,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智慧的神像,不忍心让他有一点点破痕。遗憾的是,我们所奉信的这个神像原本就是一个虚假的智慧泡沫,而且它还侵蚀着我们的理智,使我们沉迷于伪智慧而不能自拔。
  《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演义体小说,但人们却总喜欢把它当历史来读,并试图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于是,大多数人都掉入了伪智慧的陷阱。这个陷阱的上方便是诸葛亮——这个看似伟大实则虚妄的目标。
  自《三国演义》成书到现在,已经有500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诸葛亮一直作为智慧的化身而被后人奉若神灵,而真正具有大智慧的司马懿反倒被人们遗弃了。500年来,我们对自己飞蛾投火般追逐孔明式伪智慧的行为却浑然不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
  追逐伪智慧的结果便是,中国的“诸葛亮”泛滥了,却缺少了司马懿这样的精英人物。可以说,我们中《三国演义》之毒由来已久,受其毒害程度也已经很深了。
  大凡中国人,有谁没中过《三国演义》的毒害呢?我们身上所隐藏的愚蠢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欺欺人,往往就应证了这一点。我们自身与诸葛亮伪智慧有关的缺点,至少能够列举出如下几点:
  我们总盼望能遇到一个“三顾茅庐”的主子,结果等到老,也没有“刘备”光临。《三国演义》使我们成了幻想主义者,我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却在等待中逐渐丧失了。
  我们总想做只动口而不动手的点子大王,所以特别羡慕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实质上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实战能力太差了。
  我们不讲信用,潜意识中也是受了孔明之毒:他不是曾答应东吴要归还荆州,却三番五次耍赖拖延,而且还“三气周瑜”,导致盟国的军事统帅一命呜呼了么?
  我们急功近利,干什么事都妄想一蹴而就,像极了诸葛亮在条件不成熟时强攻魏国的情形。
  我们喜欢做秀,诸葛亮可以做我们的祖师。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为自己做足了形象包装。
  我们出了问题便喜欢互相推诿,诸葛亮在这一点上早就做出了示范。他把关羽败走麦城归结为是关羽自己的问题,却把自己作为一个最高统帅应负的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
  我们无法做到“举重若轻”,一点点针尖大的小事,也让我们耗费心神。这不就是那个事必躬亲的诸葛丞相的形象写照吗?
  我们为事业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诸葛亮为事业则透支了自己的生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他连起码的健康知识都不懂,怎能算得上是智慧的化身呢?
  历史上的诸葛亮,注定是要失败的,他的失败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诸葛亮之所以不能战胜司马懿,不仅仅是因为其时运不济,更重要的原因他缺乏足够的智慧,他所拥有的多是些伪智慧而已。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之间的胜负原本没有悬念。就诸葛亮的自身条件来看,即使诸葛亮能多活20年,他也未必是最后的赢家。实际上,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拖垮、累倒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是诸葛亮打败了司马懿,而是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天真的人试图要改写历史,硬是把不是悬念的东西当作悬念去挖掘。于是,他们无限地夸张了诸葛亮的智谋,将诸葛亮供奉为智慧的化身,并编织了一个美丽的假设:如果诸葛亮没有早死,他一定能够打败司马懿,并最终消灭曹魏,恢复汉室。
  遗憾的是,我们所编织出来的智慧化身根本就是一个伪智慧的形象。即使诸葛亮真如《三国演义》所塑造的那样足智多谋,那也都不过是些小伎俩而已。经过《三国演义》神话过的诸葛亮。其实更加可笑,更加愚蠢,更加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但读者们却接受了被神话后的诸葛亮,于是诸葛亮的伪智慧便一代一代被流传了下来。
  《诸葛亮必败》序言(2)
  从《三国志》的出炉,到《三国演义》成书,大约有1500年的历史。这个时期是诸葛亮从人变神的过程。“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历史规律竟然没有体现在诸葛亮的身上,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意外,也反映了中国人集体潜意识中的天真性。
  从《三国演义》成书到现在,大约有500年的历史。这个时期,人们普遍接受了被神话后的诸葛亮,并向往自己能拥有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们被伪智慧洗脑的过程,反映了中国人集体潜意识中的随波逐流特征。
  中国人学习诸葛亮500年,追逐的却是诸葛亮的伪智慧。假如司马懿泉下有知,他一定会哭笑不得:你们干吗去向一个失败者学习呢?
  的确,我们为何要追逐伪智慧呢?毕竟我们已经得出结论:诸葛亮必败。
  第一篇诚信缺失的代价
  “三气周瑜”与诸葛亮的诚信问题(1)
  有一个外国商人曾经告诫自己的儿子:你千万要记住,承诺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兑现。儿子问:怎样才能做到兑现承诺?商人说:那就是,你永远都不要去承诺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用很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信用度,最好别去承诺什么。
  中国人似乎很容易拍胸脯承诺,但兑现承诺的时候却总是非常困难。就像诸葛亮拍胸脯承诺东吴“一定会归还荆州”一样,我们开出的多是些口头支票。
  科利华公司曾经向购买学习软件的家长承诺:你家的孩子如果没有考上大学,本公司一定退款。结果后来科利华公司被家长们告上了法庭,因为公司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科利华公司的祖师爷就是诸葛亮,他当初很轻易答应要把荆州归还东吴,却根本没把兑现承诺当回事。
  中国的房地产商喜欢向购房者进行承诺,等消费者住进去以后,才发现这其中隐藏了很多的承诺陷阱。双方之间的纠纷往往围绕着承诺的兑现问题。而在整部《三国演义》中,吴蜀之间的矛盾也几乎是围绕着诸葛亮、刘备的承诺兑现问题而展开的,如果不是诸葛亮的“信用欺诈”,东吴就不会和刘备反目成仇。
  中国某航空公司因延误航班,而遭乘客要求退票,竟然被空姐骂“不要脸”。鲁肃向诸葛亮讨要城池时,也曾经被诸葛亮骂过“不通理”。
  中国的商人喜欢搞行业联盟,以防止价格战的发生。但每每在关键时候,总有人会违犯同盟协议而主动降价,致使整个同盟土崩瓦解。这与《三国演义》中的吴蜀同盟如出一辙:诸葛亮总是算计自己盟友的地盘,于是使得吴蜀联盟的威力大打折扣,从而使得曹操赢得了休整和反扑的机会。
  上海中级人民法院曾强制一些居民偿还银行贷款,可还是有很多人装作没钱的样子而拒绝还钱。待检察院调查到他们中有人在隐匿巨资,且暗中炒股,于是决定要进行加倍处罚时,这些人才慌了神,急忙表示要马上还钱。检察院说,你们现在后悔,为时已晚,罚款是躲不过去的了。这种情况与诸葛亮、刘备的信用缺陷非常相似:先答应要归还城池,再想理由尽量往后拖延,最后干脆隐匿资产,说还不起,因为自己正缺少地盘呢。等遭到东吴无情报复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在推崇《三国演义》的国度里,没人把信用放在重要的位置。而那个善于进行“信用欺诈”的诸葛亮,被我们在各个领域仿效着。可有谁能知,正是由于诸葛亮的信用问题,而导致了吴蜀联盟的名存实亡呢?
  联吴抗曹本是经常挂在诸葛亮嘴边的一句话,原本也是一项非常高明的战略。但这项策略一直没有得到过很好的实施,其主要原因便在于诸葛亮的失信于人上。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最经典的战例之一,它有赖于吴蜀的合力抗曹。但自此后,吴蜀之间便开始勾心斗角,不断破坏原先约定的同盟协议。在这方面,诸葛亮是首开“信用透支”先河者。
  赤壁之战以后,周瑜想一鼓作气,渡江拿下南郡,但他非常担心刘备、诸葛亮会乘火打劫,坐收渔利,于是亲自前去拜访刘备,问他是否也为南郡而来。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吩咐说:“闻都督欲取南郡,故来相助。若都督不取,备必取之。”周瑜倒也爽快,当着鲁肃与诸葛亮的面,与刘备立字为证:如果我周瑜取不了南郡,任凭你刘备随便去取。
  接下来便是周瑜与南郡守将曹仁的一场残酷大战,周瑜将曹仁打得大败,东吴也伤亡惨重,而且周瑜还被毒箭射中。令周瑜感到愤怒的是,刘备、诸葛亮还是食言了,他们乘周瑜与曹仁激战正酣时,悄悄偷袭了南郡。而且还利用南郡的兵符骗取了荆州和襄阳曹军的信任,从而一举拿下这两个周瑜一直想图谋的城池。就这样,周瑜辛辛苦苦用鲜血换来的果实,却被诸葛亮窃取了。当时他气得大叫一声,金疮迸裂。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孔明一气周公瑾”的经过。当然作者丝毫没有责怪诸葛亮不讲信用的意思,在作者的引导下,500年来也没有哪位读者去批评诸葛亮的失信于人。
  “三气周瑜”与诸葛亮的诚信问题(2)
相似作品:
收录书单:
暂无
诸葛亮必败.zip
qq_5km分享 / 2014-07-07 /
完整版《诸葛亮必败》是“剑歌”的著作,《诸葛亮必败》全集txt电子书免费下载_iamtxt小说下载网。
下载
1、有《诸葛亮必败》的不同格式/不同版本 点这里添加更新
2、本书为网友分享,可能出现各种错误,点这里报错 我们会尽快修复
3、若无特别说明,同一本书的多个格式内容一样,根据需要下载一个即可。
4、如何阅读不同格式的电子书
5、kindle推送只支持mobi/txt/pdf格式
  iphone/ipad系统默认safari浏览器下载功能残废,只能下载epub/pdf,点击“下载” > 等待 > “用ibooks打开”;其他格式需安装QQ、UC等浏览器等下载
剑歌作品集:
关注我们:长按保存二维码


Copyright © 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 · iamtxt电子书下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