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异志

分类标签:
内容简介:
关东异志 作者:扯皮大爷
→第一章 - 关东←
关东,原指山海关以外的中国疆土。后泛指“辽、吉、黑”东北三省,有时亦包括内蒙,合称“东北四省”。
东北地广人稀,山峦江河众多,自然资源丰厚,是契丹、鲜卑、突厥、女真、蒙古各族的发祥和聚居之地。这些民族多喜游猎,善骑射,因与中原各部族摩擦不断,故常被传统文化所排斥,冠以“夷蛮”之名。令身居关内之人鲜有知闻,东北二字愈显神秘。
自夏朝大禹治水时,东北就作为一个方位被扩入中华版图。《尚书·禹贡》有言:“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九州中的冀州和青州就已涵盖辽宁的部分地区,这也是有文字起,东北第一次被载入典籍。后《尚书·尧典》又拆九州为十二州,新增的幽州营州更以辽河为界细化为辽东和辽西。不过此十二州并未包括今天的吉林和黑龙江,仅以“东北”代称辽宁。
古时人口财力有限,直至春秋时,尚未有国在东北建制设郡,仅以少数民族朝贡来确认简单的隶属关系。据《史记·五帝本记》载:早在舜时,北方朝贡的民族有“山戎、北发、息慎”。息慎又名肃慎,在尧舜时代就居于长白山脚下。《山海经·大荒北经》也有关于肃慎的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山意为神仙山,即今天的长白山。及至周时,孔子曾亲眼见过肃慎的贡品“楛矢石砮”,并为陈国惠公做了鉴定。楛字发(hu)音,楛矢就是以长白山区的楛木制作的箭杆;而石砮就是用松花江坚硬的石头磨制的箭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一群隼鸟飞过陈国宫廷上空,其中一只受伤落入庭院,伤口形状凶恶,箭头穿过隼鸟并有一尺外露。陈惠公惊其威力而四处询问,恰逢鲁国司寇孔丘周游列国。陈惠公知孔子通晓天下学识便派人请教,孔子回复说:“这群鸟从很远的地方飞来,鸟身上的叫做“楛矢”,为肃慎国所造。过去周灭殷时,国势强大,四方的属国都来给周进贡。武王为彰显周之美德,曾把楛矢赐予众诸侯国以示天恩,作为十二诸侯之一的陈国也一定会有楛矢石砮。”不出孔子所料,陈惠公果然在金库中找到此物,方知道原来很早以前,东北就有会制造楛矢石砮的肃慎人。
战国之后,东北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位于北方的燕国,为防御劲敌东胡的侵扰,从燕昭王执政时开始修建长城,几乎把今辽宁全境包括,并设立郡县以辖其地。《史记·燕世家》记载甚明: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以上五地分别为今河北宣化、北京密云、辽宁凌源、辽宁北镇以西和辽宁北镇以东,这是有史以来,中央集权首次在辽宁,也是在东北地区建制设郡。
后秦嬴政统一六国,仍把防御北方胡人当作首要任务。令蒙恬扶苏督军30万并携劳力百万续接燕赵长城,使之与秦长城一体,更加以延伸。《史记·蒙恬列传》有文可证:“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后秦灭,至两汉三国时,除继续保留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前汉时增设苍海郡、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真番郡。这些郡已把今松花江流域、图们江流域,相当于今吉林省及接近黑龙江省地区,置于辖境之内,特别是把今朝鲜部分领土也划入四郡,归为汉的统一管辖之下。随着历朝不断扩大管辖范围,郡县制的巩固和完善,东北区域最终形成。
而后中国经历隋唐,隋国运不过30余年,外与高句丽兴兵混战,内受瓦冈李唐重创,早早结束了两代即灭的命运,着实无力推动东北发展。太宗继位后,励精图治连续收复失地,积蓄国力;后高宗李治兴兵灭掉高句丽,甚至在今朝鲜领土上建制设郡!气魄之大,令人惊叹。遗憾的是,顾及到各种原因,唐朝不断缩小领土辖地,最后又退回到秦汉时期所辖版图。
元代承前启后,作为发祥于东北的部族,它不仅承认辽金人的东北区域说法,更使之发扬光大。《大元一统志》说:“开元路,南镇长白之山,北浸鲸川之海,三京故国,五国旧城,亦东北一都会也。”这里提到的“东北”,就是从当今东北区域这个大范围说的。于是“东北”这个概念,从元代起,既是方位又指为区域。
自明代以后,东北地区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这就是人人皆知的“关东”,问及“关东”的由来,须了解当时形势:明朝统一全国后,先后遭遇两大劲敌:其一是蒙古,即元朝遗党及后裔,元军虽被驱出京城沿长城北迁,但始终未停止对明朝的侵扰,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其二是女真,女真本是散游在关外多个部族的总称,也是满族的祖先。明朝本欲采取“东夷制北虏”的策略来让蒙古女真相互牵制,但无奈女真部族在明朝中期羽翼渐丰、异军突起,经常入边侵扰,至明后期,努尔哈赤一统女真诸部,开始对明朝进行大规模的武装袭击,故明朝异常注意边疆布防。
为抵御强敌入侵,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命魏国公徐达率部修建山海关,专设山海卫,派重兵守御。山海关与一般防御工事不同,反映了一种新的防御构想:关城背依雄峻的燕山山脉,临万顷碧波的渤海,所谓“襟连沧海枕青山”,山海关之名,即源出此义。 山海关一经建成,其政治军事地位立刻显示出来,山海关所在位置,恰好处于河西廊的咽喉之地。从今辽宁锦州直抵山海关下,长约400里,背靠医巫闾山,前临渤海湾,于山海之间,仅一线之通。这一狭长地带,位辽河以西,故称为河西走廊。山海关像一把大锁,牢牢地锁住了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路通道。在军事技术与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的确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雄关。后来事实完全证明了这座雄关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像努尔哈赤、皇太极那样雄才大略,清八旗军队那样骁勇善战,在辽西徘徊了20多年,整整两代人都无法打破这座雄关的防御,只能望关兴叹,驻足却步,几度临关又几度无功而返。难怪古人称赞它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的出现,第一次把华北与东北截然分开,自此便成为两大区域的天然分界线。一座关城,竟成为今日华北与东北、辽宁与河北两区两省的大致分界线,这恐怕是朱元璋徐达所始料不及吧!
自山海关落成,古人就有了内外之分的新地理概念。山海关以西,即长城内侧统称“关内”;山海关以东,即长城外侧统称“关东”或“关外”,后“关内”又逐渐被称为“关里”,以至后来,有山东、河北乃至江南地区的人流寓关外,往往不称省名,而泛称“关里”。
清朝在入关前的28年(1616-1644年)中,与明朝激烈争夺东北,最后完全摧毁了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并于1644年乘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政权的机会,挥师进关,占领北京,再经过近20年战争,彻底打败了南明政权,重新实现全国的统一。清朝是满族贵族创建的一代封建王朝。它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全国建立了具有满族文化特色的政治制度。东北是它的故乡,被清朝统治者尊为“龙兴之地”,因而受到格外重视,很快设官建制,逐渐完善起来。自清朝定都北京后,以盛京(沈阳)为留都,设文武大臣驻守其地。
清朝政治方针趋向于大统一,反对“华夷之辨”、倾向“中外一家”,故清入关后不再续接长城,但顾及到山海关的战略地位,仍予以保留。但此时山海关的作用已发生本质改变,稽察往来商旅、抽取税收成为它的要务。此外,由于清朝集权迷信东北是他的“龙兴之地”,必须要防止外人破坏“龙脉”,山海关更成为阻止关内人口进入东北的人工屏障。
可叹时不我待,正当中华民族忙于在小世界改朝换代时,西洋人的鸦片和大炮已撞开清政府大门。自此之后,局势每况愈下,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之中,我祖父的产业也是在这时开始衰败的。雍和宫西,有妙仁堂,为京都第二大药房。下至桔梗陈皮,上至灵芝人参,无一不全。这祖产始创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历1694年),与雍和宫同起,及至我祖父时已相传十四代,康干盛世之时可谓日进斗金。
我于光绪十一年(公历1885年)出世,清政府当时可谓屡战屡败,亡国之势渐露,家父为激励家众,为我取名“知焉”。我虽家道中落,但依靠祖辈殷实积蓄仍可养尊处优。祖父对我溺爱有加,除对我厌学偷闲姑息纵容之外,更在我十二岁时订下一纸婚约,可叹我小小年纪便沦为她人婚夫。
我自幼聪颖,无奈生性顽劣,对四书五经摇头晃尾之态深恶痛绝,常与私塾内其他同学戏弄先生,缺席逃学几乎家常便饭,仗着祖父溺爱,家人也拿我无甚法办,最后便由我去了。十岁之后,我逐渐对摸鸟上树等事失去兴趣,迷上绿林传说。当时京城武林名望最盛者乃半壁街(今崇文区)顺源镖局总镖师王正谊,江湖人称“大刀王五”。他手中一把大刀,北起山海关,南至江苏淮阴均无对手,无论武义或人品在当时均无人可出其右。顺源镖局镖师无数,除走镖接任外,其余人等每日均在半壁后街的演操场上习武练功,风雨不误。雍和宫与半壁街相距二十余里,我等顽童为了观习演武,竟能每天徒步相往。
时至光绪二十六年,京城形势直转急下,西洋众列强借清朝诛杀义和团不力之名拥兵直入取了京城,大刀王五率部全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取了项上人头。王五被杀之后,人头挂于城门,家人无法将之尸体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闻,只身赶来,连夜将王五的头颅取下埋葬,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王五故居西侧的一间屋内。
自农历五月八国联军攻陷塘沽,祖父就关掉药房做好举家全迁准备。及至六月天津沦陷,父亲已打点官军,携家小经由山海关逃至关外。后又听闻八国联军攻陷紫禁城,全家便没日没夜向东跑,见前方群山环绕时,与路人打听,方知已至吉林长白地界。
有崇山峻岭相围,祖父料想即便是西洋人也不敢贸然入内,甚感满意,遂决定举家定居于此。父亲接任祖业,重新在东北做起本行,店名仍叫妙仁堂。此时我已年方十五,渐渐懂事,加之国破家亡,使得我愈加成熟,竟能安心读书,令祖父父亲不胜欢喜。
岁月如梭,时光如箭,远方恶报频传,清政府只剩残喘之息,祖父也在黯然中去世。家中只有父亲和我可以跑内跑外维持门面。药房生意每况愈下,渐渐入不敷出。父亲在叹气中度日,无有他法。
我们所居之地,位于长白山西北麓(近今吉林省抚松县),居民不多,但往来贩卖草药的山民却不少,我见在当地出售成药利润甚微,便打起草药的主意。抚松临近长白山,地理优势占尽,山中几乎全为原始森林,其中不乏珍奇草药。百年灵芝,千年野参均有人挖出过。这两种宝物,据说可以使死人复活,活人增寿,德行好的吃了可以直接升仙,任你拥有其中哪一样都可以卖到连城价值。我本居京城,生于天子脚下,怎能容忍在边陲之地做一世药房掌柜。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苦学挖参之道,日后重振家业。
→第二章 - 四爷←
转眼我已十八,父亲几乎拿出家产一半让我打理。这几年来,除每日进货售药,其余时间我都沉迷于药典之中。由于父亲乐善好施,买卖也厚道公平,当地百姓对我们逐渐友善起来 —— 这正是我重振家业大计的第一步。长白山起伏连绵,积雪终年不化,原始森林中巨树高于二十丈者比比皆是,山中终日密不透光,虎豹狼熊自不必说,就是植物也能沾染仙气变化为鬼魅袭扰山人,没有本地向导的指引,外人是万万不敢入内的。
为拉拢当地山民,我特地遣人打扫五间客房作为来往药贩的免费馆驿,整日好菜好饭,恭敬如宾。一面通过与药贩交谈掌握更多药材知识,另一面组织当地山民前来馆驿出卖草药。短短几月,药房竟比肩叠迹,药贩与山民也两得其乐。转眼飞雪飘飘,又近年关,当地山民为感谢我提供的免费馆驿,决定由村长牵头,于腊月二十九日晚在村公祠外大排筵宴,此等机会我岂能错过,又出资置办各种宴席所用。
其实我最想接近的是四爷。他的原名山民们都不记得了,也不敢问。我只知道他以前仿佛与绿林响马一起占过山头,排行第四,后来老婆被大寨主看中,竟背着四爷胡搞。四爷怒杀了奸夫淫妇,一手抱着女儿一手策马扬鞭逃出山寨,再不过问绿林之事,从此便隐居在我们这小小集镇。四爷身高体壮,虽岁过五十,仍精神矍铄,二目闪闪放光,杀气逼人,以至学堂的先生们常常用“四爷来了”吓唬淘气的学生。说实话,我见到四爷也很打怵,他性格暴躁多疑,一双鹰样的眼睛能把人心事看透,我生怕自己的小伎俩被他识破。
虽然这老头孤傲多疑,却因为一种本事,在山民心中享有极大威望,这种本事就是挖参。您不要小瞧这挖参的行当,它虽不算什么正当职业,却能迅速积累财富。关内的商贾显贵,常因为一棵正宗的野生老参而抢破头颅,抛出连城竞价。即使是品色一般的小参,如能找到恰当买家,也能保证半年衣食无忧。况且人参这东西,既不需要春种秋收也不需要浇水施肥,几乎等同于捡宝,这无本万利的事情当然人人想做。
但想做的人多,敢做的人少,能做的就更少了。传言挖参损命,非命硬之人不能消受。每次入山,少则五日六日,多则十天半月,不仅要日行百里,而且要与虎豹为伴,保不齐哪次就有去无回。更让人胆寒的是各种成仙的鬼魅,常施以妖术邪法使人产生幻境,死于迷路干渴。这小小集镇,每年因挖参而守寡的妇女就不下十余。所以没有十足把握,常人是断不敢贸然进山的。
四爷便是这集镇上挖参行当中一顶一的高手,传闻十年前有术士云游,经过此地,见四爷面相竟大惊失色,言四爷是十世难遇的天罡地煞附体,英气直冲霄汉,乃极阳之人,道行浅的鬼魅只怕见到都要现出原形。我不知道鬼魅是否害怕四爷,但我知道集镇的山民对他都很畏惧。四爷仗着这股胆气,纵横长白山林十余载,从未出事,这也让集镇的山民对四爷多了一分莫名的崇拜。
不知是不是老天订下的规矩,暴烈的男人通常都有漂亮的女儿,而且爹越暴烈,女儿就越漂亮,这曾一度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暴烈的男人大多能娶到漂亮女人的缘故。四爷的女儿也没能逃出这个规律,年方二八就出落得楚楚动人,虽不敢说国色天香,但在我们这个小集镇里,绝对是风流少年私下倾慕的第一人选。之所以说“私下倾慕”是因为大家都太怕四爷了。
不知是不是老天订下的规矩,美丽的女人通常都很多病,而且容貌越美丽,病就越致命,这也曾让我一度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破脑子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可叹四爷的女儿也没能逃出这个规律。六岁就得了不治之症,时常头痛,严重时竟能昏厥几日不醒,四爷走遍白山脚下所有名医药堂均不得解,后遇见一个不知什么附体的巫婆,告知四爷说:病人前世本是嫦娥身边的丫鬟,因不小心喂死了玉兔而被贬下凡间受罚。病人如果想减轻痛苦,就必须在草药中搀以极品玉粉做引,何时服下的玉粉数量能够完全还原为玉兔,何时才能痊愈。四爷本不相信,无奈当时也无其他办法,只能冒险一试。便托人在辽西最大的玉器店买了一块上品白玉,研碎后让女儿兑药服下,竟三日不痛!四爷大喜,重重赏了巫婆。巫婆在临走对四爷说,光吃够这白玉还不能治本,必须要弄到组成玉兔双眼的红玉才行。
红玉又名血玉,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红玉必放于殉葬三百人以上的大型寝陵中;
其二,红玉必须在寝陵内吸收两千年以上的怨气。
四爷详细记录下来,一边挖参积累财富,给女儿购买白玉暂缓其痛;一边托人打听血玉的下落,为了讨个吉利,还特地找了易名先生,给女儿改名为静玉。我当然不能放过四爷的这个短处,早在两月之前就故意放出消息,说我身居京城的表叔是当地最大的文物贩子,与全国各地的盗墓贼均有联系。后来消息“不知不觉”传到了四爷耳中,老头子亲自登门拜访,我都以进药外出之名躲了起来。想着他美丽女儿头痛的模样,我也很不忍,但我告诉自己:无论什么东西,太容易得到,就显不出珍贵。为了实现复兴大计,我必须得昧一回良心。
村公祠前的聚宴就是我计划的第一步,之前我打着外出进药的幌子,跑到辽西的大集镇里买了很多京城出产的东西,好容易憋到腊月二十九的下午,才回到集镇。
镇上的山民已经把村公祠前布置的喜气十足,女人们在露天的棚子里煮鸡炖鱼,孩子们则在空地上笑语欢天地放着爆竹,眼见着这浓浓喜乐,我的心软了,想马上结束这预谋已久的谎言。不过一想起老头子暴跳如雷的样子,这念头马上又灭了,戏还是要继续演下去的,否则我脖子上架的就是老爷子的马刀。
傍晚时候,村长和众山民们已陆续来到村公祠前,我客气地给村民们发了京城的礼品,兼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祠堂前十余张桌子,四爷果不出我所料,早已坐到显著的位置,静玉也坐在旁边。又发了一会礼品,我来到他们的桌前,对四爷一躬扫地,道:“四爷,您也来了,真是给晚辈的面子。晚辈刚从京城回来,知道四爷爱抽旱烟,特给四爷买了一只铜嘴烟枪,聊表寸心,望四爷笑纳”。四爷喜出望外,忙起身相扶,说:“贤侄太客气了,我一糟老头子,何德何能,竟让贤侄破费”。我起身又来到静玉跟前,从怀中掏出一个红绸包着的小盒,对静玉说:“静玉妹妹,此次哥哥回京,在八大胡同看到有胭脂水粉卖,特地给你捎回一盒,你看看喜不喜欢?”。静玉先是一惊,旋即露出笑容,伸手接过小盒打量。
由于平时常受头痛折磨,静玉很少能笑。这难见的风景竟让我撞到一次,真是死都值了。料想当年白居易笔下“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也不过如此吧。不知不觉中,一股急流的气血直冲脑顶,我手心发汗,并开始微颤。静玉拿了水粉专注地端详,看来甚是喜欢,女孩的兴奋和矜持同时写在俏丽的脸上,一时竟紧张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我忙问道:“静玉妹妹,这胭脂,你喜欢么?”,静玉低下头,小脸憋的通红,半晌才开启皓齿朱唇说:“喜欢,多谢焉哥哥”。
这一声“焉哥哥”传入耳内,顿时让我感觉像吃了十粒“槟榔顺气丸”一般,沸腾的血液从脚底板冲到天灵盖,在体内川流不息。我想,这恐怕是自我我从娘胎里出来,第一次听见别人这么温柔的叫我吧,等着吧,静玉妹妹,等哥哥挖出古参的时候,一定要到找京城找最好的神医治好你的病,再八抬大轿把你迎娶过门。旁边四爷轻咳一声,把我从美梦中推醒,我咂了咂嘴,恋恋不舍的把目光从静玉的身上移开。四爷拉我坐下,问道:“听说,你有表叔在京城开古玩店?”,我答道:“是有,不过好像没有什么正经的器皿书画,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四爷顿时来了精神,道:“贤侄啊,你也知道,你静玉妹妹从小就得了怪病,头痛起来,几日不消,一旦疼痛起来,连我这糟老头子的心都跟着一起痛啊。几年前我带你妹妹去看了巫医,巫医说这病必须要服食上等的玉才能解除,这些年来,四叔我靠着入林抬参,买了无数白玉,可终不能去根,如想痊愈,必须有吸收两千年怨气的血玉才能行啊。不背着贤侄说,你四叔以前是响马出身,被逼无奈才躲入这深山小镇之中,如果出现在关内,必遭仇家所杀,我死了倒没有什么,你静玉妹妹她小小年纪,尚未出阁,我要死了,她又有谁可以依靠……”说到这里,语音竟有些呜咽,我心头为之一震,牙根咬破了舌头,也觉得此事我做的太不地道,竟拿一家父女的幸福算计。不过此时我已骑虎难下,只有学会了这挖参的手艺,日后做个大活,然后带着钱回京城,给静玉妹妹治病这一条路了。
决心已定,我忙起身站立,正言与四爷说道:“四爷您放心,从今之后,静玉就是我的亲生妹妹,我刘知焉有一分能力绝不隐藏半分。我明日就飞鸽传书,让表叔留意血玉的消息,一旦有了消息马上告予您知!”。闻听此言,武勇了一生的四爷竟不顾众相亲在前,老泪纵横要给我下跪。我哪能消受的起这般,忙上前阻止,众乡亲一起把四爷扶回原位。
我趁着混乱,绕到祠堂后,长舒了一口气,刚才咬破舌头的积血缓缓从我嘴角流下,这时,一轮明月正升上树梢。
→第三章 - 公祠←
擦干嘴边的血,我从村公祠后面绕到侧面,偷眼观看祠堂前边情况。 首发四爷已回归原位,正接受着其他村民的贺喜,斑驳的老脸已笑成了一朵花,左颧骨下那道刀疤也随着一起一伏的。我看着浑身起鸡皮疙瘩,便想借着解手之名,在外面多呆一会再回去。百无聊赖中,我打量着面前的祠堂。觉得有些怪异:一般村祠是为了祭拜祖宗所建,建筑风格多偏向高大宏伟,即便村中穷困,无力大兴土木,也必要修得中规中矩、方正宽敞。
可眼前的村公祠却显得异常狭窄,甚至比普通的民房还要窄,整整一个细长条的模样。如果说是因为村民穷困,无力修建也于情理不通:祠堂的侧墙乃是用上品青砖所砌,上边还有金色琉璃点缀,价值必定不菲。为了弄清原因,我贴近侧墙仔细观看,借着月光,可以看清祠堂侧墙的青砖大小不一,仿佛是为了拼一个图案。退后几步,我终于看清,原来是一个虎头。
把村公祠的建筑风格和虎头综合在一起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帮山民所建的,并不是一个祭拜祖宗的祠堂,而是一座以虎为图腾的神庙。我立刻想起了小时候在京城里时,曾听过游走的说书先生讲过一段“关东传奇”,说明朝的时候,关东之外的游牧民族由于畏惧和崇拜老虎,曾奉老虎为山神爷。凡要入山打猎或采药,都要虔诚祭拜。当时我一直以为是说书先生为了骗钱混饭而编造的谎言,没想到竟是事实。从修建风格来看,这个细长的神庙也是仿了老虎的身形。
正在感叹之时,有了拍了我肩膀一下,道:“刘公子在此做什么呢,村长和大家都在等你入宴开席呢”。我回头一看,是准备去后山解手的王屠夫,于是报以一笑,答道:“刚解了个手回来,正要回去”,看着王屠夫走向后山,我也抬脚回到神庙的前面。
到了庙门口,我立刻闻到空气中弥漫着香气。放眼望去,在十余张桌子的正中间不知何时已置放了一个火堆,上面摆着猎户打来的各种山鸡野兔以及不知名的动物,女人在旁边翻烤着,黄白的荤油让火熏的嗞嗞乱响……
我小的时候家境殷实,吃惯了山珍海味,也没觉得有多好吃。到了现在,家道中落,虽还没混到吃不饱饭的程度,但也少见油腥。闻见此形此景哪招架得住!立刻回座和村长、四爷及山民们推杯换盏起来。酒桌之上,我先是给村长戴了不少高帽子,然后又勾起四爷的光辉过去,好生赞扬了一番。最后,终于切入正题:请求四爷带我进山挖参。
四爷的脸马上变了颜色。我吓了一跳,不过仔细观察,四爷的神情只是不解,并没有怀疑。于是我立刻解释:“晚辈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在京城时就常听说书先生道,关外深山玄妙无比,恰巧晚生也是个对奇门遁甲十分喜爱之人,如果到了关东,却还没进过山的话,以后回到京城,恐怕会被人耻笑”。听了这些,四爷的神情终于缓和下来,对我说:“山中虎狼成群,你当真不怕?”,我立刻答道:“晚生不怕,只盼能随四爷一同前往”。四爷一口喝干了碗中的酒,用短衫的下摆擦干嘴,大笑道:“果然是有胆的汉子,四叔答应你了”。我大喜,连忙又给四叔、村长倒酒,众人又欢宴了一个时辰才散。
得到四爷口谕,我的心情变得更好,药房的生意也全都交给小二经营。余下的时间,我都用在走访老猎户和查阅村长记录的地方志上。由于勤学善问,在短短半月之内,我由一个对长白山一知半解的毛头小子,竟变为半个山人。
与四爷相约进山是四个月后。在学了一个多月山况后,我又趁着最后的几十天里,走访了村中几个德高望重的药农,请教人参知识。当地民风淳朴,加之我又曾给卖药人提供过便利,所以药农们都对我毫无保留。经过这十几天的请教询问,我的心脑仿佛被重塑过一般,对人参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至做梦都是手握人参 —— 当然,另一只手也不能闲着,搂着静玉。每做此梦之后,和我同住的小二起来时都要沮丧的告诉我:“公子睡觉又笑了”。至于沮丧的理由,是因为他要清洗我昨晚用过的枕巾。
→第四章 - 人参←
我记性不好,老爱忘事。偏偏挖参又有忒多问题需要注意,于是我只能在山民居所拼命耳听心记,感觉快要忘时便跑回家里口述,让小二记在纸上。结果这几个月里,药房钱没赚到多少,小二的书法倒是长进了。
还有五天就要进山,我夜夜掌着灯火,一遍一遍翻看着宝典,生怕因为一丁点疏忽而错失了暴富良机。为配合理论,我还特地在老药农们那里借了好多不同品相的人参,放在一起比较。和我同住的小二看了觉得很新鲜,便问道:“公子,这参,当真能卖到连城的价值?”我正愁苦学了一月的知识没处炫耀,哪能放过这免费的听众,顺势打开话匣子。首先我问:“小二,你能看出,炕上的这一堆人参中,哪棵品相最好么?”,小二用目光把所有人参从头到尾扫了一遍,然后拿起最大的一棵,摩挲了摩挲,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又放下。对我说:“公子一定以为小的愚钝,会选这棵最大的吧,小的虽然没读过四书五经,但在为您记载的几天里,也记下不少诀窍,这最大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我闻听此言,大笑道:“真乃‘强将手下无弱兵’!不愧跟了我多年,够鬼的你”,小二听了,鼻子差点气歪了,笑言道:“公子,你还强将呢?不是小的为您抄写,恐怕您早把这些东西忘到九霄云外了吧,您要真那么厉害,就把个中奥秘给小的说了听听”。我一听来了精神,把宝典交予小二,道:“宝典中所有记载的问题你都可以考我,答不上来一条,月底我给你加十文老钱”。
小二本是脱了长衫,准备躺下和我扯淡。闻听有老钱可挣,立刻又来了精神,披上外衣,如同佛爷入定一般端坐在炕沿上,“首先,公子您说说,这辨别极品野山参的方法是什么”。我略加思索,答道:“品参如品人,不能只看一个方面。辨别一颗参是好是坏,至少要观以下四点,即:‘根、须、皮、纹’。其中根茎的讲究最大,也称地下茎,即主根顶端细长部分,俗称‘芦头’。每年秋季,地上部分脱落,春季再复生,所以在根茎上留下一个茎痕,俗称‘芦碗’,由于生长缓慢,芦碗数量随参龄增加而增加。根据根茎形态不同,可将根茎分为‘马牙芦、堆花芦、圆芦、线芦、竹节芦、二节芦、三节芦和雁脖芦几种’几种。马牙芦多在根茎的最上段,稀疏而大,形如马牙,故得其名;堆花芦则多在根茎的中段或上段,因为茎痕排列紧密,形如堆花,故称为‘堆花芦’;圆芦则指根茎的下段茎痕,因表面比较光滑,形如圆柱,故名“圆芦”;根茎细长而较圆滑者称为“线芦”,较粗长而不太圆滑者则称为“草芦”;至于竹节芦就更好识别了,茎的中下部,在一定间隔处呈环节状突起,形如竹节而已;最后说说这雁脖芦:它的根茎一般是直立的,因生长受阻等原因,从某部位弯曲,形似雁脖,称为‘雁脖芦’,也称‘回脖芦’。我前面这些说的,都是某个部位的特征,如果你的参想卖个好价钱,则必须要具备以上多个特点。比如上端形态是马牙芦,下段是圆芦或竹节芦者称为‘二节芦’、同一个根茎上具有马牙芦、堆花芦、圆芦(或竹节芦)者,称为‘三节芦’。上品的野山参至少要具有“三节芦”,而且以‘雁脖形三节芦’为佳,这是极品野山参的重要特征”。
说完,我朝小二挤了挤眼,问道:“怎么样?你家公子还不像你想的这么饭桶吧~ 我看你的十文钱是得不到喽”。小二仔细对照了宝典,发现并无错误,但仍对十文老钱情有独钟,问道:“公子所言即是,不过貌似公子只答对了一部分,主根、支根、须、皮和纹您还没说呢,我就不信,您能一点不漏的全说出来”。看见小二较真的模样我哈哈大笑:“小二莫慌,听公子慢慢道来”。
野山参的主根被称为“体”,根据其形状可分为“灵体、横体、顺体、笨体和疙瘩参”几种体形:
灵体体态小巧玲珑,支根(即参的腿)匀称,明显可分,多为两条,分裆自然,体短粗而质坚,支根短粗,须根细长。根形呈菱角形、元宝形或跨海形,称为“灵体” ;横体主根短粗,两条支根分裆角度大,或有一条向横向伸展者,称为“横体”;顺体的主根较长,圆柱形,支根顺直生长者,称之“顺体”。如为一条支根者,俗称“赶山鞭”;笨体和它的名字很像,它的主根较长,支根两条以上,粗细不匀,主根和支根极不相称,体形蠢笨,称之为“笨体”。小二你刚才拿起那条最大的,就是笨体;至于疙瘩参嘛,它主根短粗,近似圆球状,支根两条以上,长短不匀称,明显细于主根者,谓之“疙瘩体”。
除了主根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讲究:主根上长出的支根又叫“不定根”,又俗称“艼”(音dǐng)。其形状为中间粗,两端细,呈枣核状,俗称“枣核艼”。根茎基部生的不定根,称为“护脖艼”;两个不定根对生于根茎两侧,称为“掐脖艼”;不定根(艼)和根茎(芦)统称为“艼帽”。 一般生长年限久远的野山参上多生有参艼一至三根,这是野山参艼的特点。
至于“须”就更好理解了,就是野山参支根上生长的细根,也有山民称之为“须根”。生长久远的老山参须根上具有小疣状物,俗称“珍珠疙瘩”。须根可分为“皮条须”和“水须”两种。
“皮条须”即山参的须根粗细较均匀,细长,清晰而不乱,柔韧而不脆,似皮条样,中下部缀有明显的“珍珠疙瘩”;“水须”在须根上生长的细小的吸收根,俗称“水须”,白色,细嫩而脆,多数在植株枯萎后而脱落,少数变为次生须根而继续生长。
说完,我摸了摸小二的下巴尚未长硬的甬毛,调侃道:“这棵参的须,就叫‘秃毛须’,很不值钱的”。说完我放声大笑起来。
虽然我们有主仆关系,但小二毕竟也是年轻气盛之人,况且我和小二从小就在一起,也没有什么礼数的约束。所以他受了调侃,总要想办法弥补。他略加思索,转过头指着我的下巴,道:“如果我的是须‘秃毛须’,那公子的须则是‘皮条’须”。我听了顿时来了兴趣,接道:“此话怎讲?”,小二道:“整天想着四爷家的静玉小姐,不是一副皮条客的模样么?”。我一听这话急了,道:“你这个狗嘴吐不出象牙的家伙,休要把公子的美事,用此等下三滥的词语形容。静玉小姐,她必将是你家公子明媒正娶的正室。至于‘皮条’嘛,如果以后静玉夫人随身带个丫鬟,我倒可以帮你拉拉……”,小二毕竟是个没太见过市面的孩子,一听说女人,脸通一下就红了。
为了给他圆场,我接着说:“别发愣了,十文老钱你不要啦?”,借着钱的诱惑,小二鼓足了劲,继续听我白话。
我接着说:
野山参主根的外层表皮称为“皮”。皮的色泽,老嫩程度与生长年限、地势、坡向、土壤、水分等条件有关,常见的皮分为“老皮”、“嫩皮”、“紧皮”和“锦皮”四种:
老皮,指参表皮粗糙,黄褐色,无光泽;嫩皮,指表皮鲜嫩而细腻,黄白色而有光泽;紧皮,这个是松紧的紧,指表皮细腻,老嫩程度适中,外皮丰满,内在充实,黄色而无光泽;而最后一种,锦皮,是锦缎的锦,指皮肉质地坚实,皮紧细腻,黄白色或金黄色,外皮似锦缎,故称“锦皮”。
说了半天,我也说的口干舌燥,就想收收尾。于是说:“总而言之,如果你想挖到品相好的参,就必须得像我一样,苦苦钻研。为了安抚你失去十个老钱的心情,我最后送你一首无价的挖参秘诀,只要你掌握它,日后必将发达。”
小二此时,显然已经被我的一顿白话给弄懵了,还真的拿出笔墨来记载,我念道:
芦碗紧密相互应,圆膀圆芦枣核艼。
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
珍珠点点缀须下,得此一棵够一生。
→第五章 - 赴宴←
转眼又过了两天,与四爷相约进山只剩一日。这几天我是昼不思饭,夜不思寝。没事瞎就寻思:比如一旦挖了宝贝,要怎么复兴祖业,要怎么说服四爷让我带静玉进关治病,治好病怎么向四爷开口提亲…… 想的我是脑瓜生疼,满嘴起大泡。正当我四脚朝天,躺炕上说梦话之时,小二来报,说四爷传话,让我过去一趟。我一听,立刻来了精神,知道四爷此时找我,必是有重要的事情,不是问我血玉的消息,就是布置进山前的准备工作,或者,是以布置进山前的准备工作为名,来问我血玉的消息,不管怎样,我都要尽快的过去。
跑在颠簸不平的土路上,我脑子里其乱无比:一会儿几十棵野参从眼前飘出来,一会又是静玉穿着大红绸缎的婚服在朝我羞笑,一会又变成了四爷拿着马刀架在我脖子上…… 区区二里多的路程,我竟觉得异常遥远。
四爷家的大院,以前我只在远处度量过尺寸,今天是第一次进来。别看四爷在外的身份只是一个小小的“把头”,但多年以来,他靠着胆识和经验也积累了不少财富,若不是因为静玉的病,恐怕说他是集镇的首富也不为过。
正对着外面的,是两扇黑油漆的松木大门,左门雕秦琼,右门雕敬德,其高均丈二有余。这浮雕的画师,也必是得了多年的修为,笔法粗中有细,两幅雕像均是气势昂然,不怒自威,雕塑与落款处的浮雕书法浑然一体,真是令人看了好不叹服。震撼之余,又想有事在身,并不能仔细观看,只好随管家穿过大门,来到前跨院。
前跨院异常宽阔,靠东边倚墙立着一个兵器架子,上面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无一不全,其中最扎眼的,是一条渡了亮银的镔铁短棍:其长有六尺、粗过幼儿的胳臂,少说也有五六十斤。我心中发毛:难道四爷平时就拿这东西练武?看来一旦我的诡计败露,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着想着,冷汗又不争气地冒了出来。
四爷已从正厅降解而迎,只见他,上身罩金黄色水獭皮英雄大氅,内衬麻布坎肩,腰系一指宽的棕红牛皮带,下身着黑色束腿紧身长裤,脚蹬宽大的洒鞋,一条大辫随头摇摆,周身上下向外迸散着阳刚之气。见我到来,四爷伸出宽大的手掌上前拉住我,道:“贤侄,别来可好?”
我急忙上前施礼,道:“四爷,小侄一切都好,不知四爷今日找我,可否有着急之事?”,四爷见我一步就进入正题,也不便继续客套,便拉着我的手说:“此地不是讲话之所,来来来,与我进大厅一叙”。我随四爷进入走廊,小心打量身边的一切,只见走廊宽阔无比,在前面与正厅的交叉处立着一面红松木框的屏风,上画一幅水墨巨图,走近一看,下有草书落款,名曰“不咸图”:图上乃是长白山的远景,画风粗犷豪放,山体雄伟壮阔,且处在云雾缭绕之中,愈加显博大神秘,最左边配有一首古诗,由于是草书所写,我也没看清内容,只觉得笔体苍劲有力,笔势狂怪怒张,深有后唐怀素和尚遗风。
少顷,我二人已步入正厅,只见这正厅高有一丈五尺,长宽均有十丈开外,内有鹿皮所罩的宽大交椅,中间放置着大方石桌,桌下垫的,也是一大块不知名的皮货。这气势和排场,就是镇中的县衙也不能及。哪里是小镇的民所,分明是响马的聚义分赃大厅。
分宾主落座之后,下人备茶。我被身边这气势所慑,也不敢贸然开口,只能等四爷先发问。四爷坐定,揭盖喝了一口热茶,搓着手对我说:“贤侄,今天找你来,共有两事。不说你也能猜到:一件有关于你静玉妹妹,还有一事是进山之前的一些交待”,我心想:果不出我所料,就忙应道:“四爷放心,想我表叔现在已经接到我的书信,他必然会把全力把血玉之事办妥,只是血玉太过难求,而且真假难辨,所以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四爷听过,显得很高兴,说道:“贤侄办事,我是放心的,你帮我留意便好,只要有货,银子便不是问题,你在当中联系,我也短不了要重重谢你”,闻听此言,我忙对心中未来的老岳父再表忠心:“岳……,不,四爷,您越和我办事就越知道我的为人,静玉妹妹的事就包在小侄身上,请您老一定放心!”。四爷满意的点点头,道:“至于第二件事,就比较长了,中午别走,我们叔侄两人在酒桌上再叙”。
刚才四爷一提静玉,我这全身血液,又以平常两倍的速度在身体内穿行流动,我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尽快挖出宝参迅速致富,而眼前就坐着的,就是这行业的专家。我怎能轻易放过学习的好机会,便直入主题,道:“小侄这些天来,为了上山不拖累他人,也去药农猎户的家里学习了不少识参辨参的技巧”,四爷一听笑道:“好小子啊,我倒要听听你学到了什么,你和我详细说说”。
年轻人的炫耀之心总是有的,况且,我早已把这老头假想为岳父老泰山,就更想在他面前显出我的好学之态,博取好感。于是,我逐一说出了先前小二考我的各个技巧。四爷听的津津有味,不住的拍手称赞。末了,四爷给我做了个总结:“贤侄的确聪颖好学,短短三个多月,就学到了这么多识参辨参的技巧,着实是后生可畏!不过这不咸神山,神秘莫测,危险丛生,要进入光凭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见成功地引出了四爷的话匣子,忙继续施展捧人大法,道:“小侄愚钝,况且短短三月,以小侄资质只能习得一点皮毛,这更多的,还要请四爷面授”。
四爷不愧是性情中人,听了我的称赞大笑道:“不愧是京城来的公子,说出的话的确中听,让人舒坦。你四叔我最痛恨的,就是有两个臭钱就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回忆起来,这几年也有不少本镇和外镇的公子哥来提亲,我没一个看上的,都是一群吃爹喝娘的酒囊饭袋、奸懒馋滑的败家子。唉,世风日下,能像贤侄这样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已经太少喽”。
闻听此言,我心里甜的,如同用大号刷子刷了三层蜂蜜油漆。旋即,我立刻觉察到不对劲:我是来干嘛的?来拍马屁的,结果一番话下来,我却差点被拍晕了,看来这老头子的确是不简单啊。闲话说再多也没用,还是捞干的唠吧。打定主意,我把话题转移到另一个方向:“四爷,听说,这进山有特别多的规矩和讲究?给小侄讲讲可否,省的我进山犯了忌讳,危害了大家的财路”。
四爷点点头,说道:“不瞒贤侄说,进山抬参在当今这个乱世,绝对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可为什么艳羡的人多,真正靠此道发财的,却寥寥无几呢。我总结了三个原因”。
我连忙接道:“四爷,请明示,有哪三个原因?”
“第一是没胆气”,四爷答道。
我点了点头,四爷接着说道:“巍巍长白,绵延百里,你等久居关内,只知道五岳之高,却不知白山之险。我年轻时也在泰山、黄山参加过当地响马的婚寿宴席,每次闲时,我都要细问过当地的观山先生。最后统计并做了记载:泰山高有五百丈、黄山六百丈、华山有六百九十丈,而不咸神山高为九百一十丈,可谓诸名山之首”。
我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为不咸山的高度,二为四爷的执着。
四爷接着说道:“不咸神山不仅山体奇高,而且范围极其广大。关内人士均以黄山为旷世奇观,其南北长不过八十余里,东西宽不过六十余里,而这不咸山南北长有六百里,东西宽过四百里,当中有多少倍数,恐怕我不讲,贤侄也知晓吧”。
我连忙点头,再次沉浸在对四爷的崇拜之中。
望着我如炬的眼神,四爷大笑,仿佛伯牙遇见子期。大笑过后,四爷继续说道:“如果光比这高矮和长宽,不咸顶多占了一个山高地广之名,不咸之险,与五岳并不相同,五岳险在山路,而不咸则险在山林”。
我接道:“请问四爷,如何个险法”?
四爷答道:“不咸神山的六成以上,均是无边的原始森林,林中异常潮闷、酷热难耐,动物尸体和树根腐烂之后,尸气聚积在一起久而不散,加之入云的古树遮蔽了天眼,这就极容易孕育一些奇兽异草,发生很多在关内无法理喻的怪事,一旦遇到这些孽物,几乎十人九葬,最后连尸体都无法找寻得到,所以没有超常的胆量,凡人断不敢贸然进山,自然也就无法享用这抬参的回报”。
我问道:“四爷,请问何为‘遮蔽天眼’呢”?
四爷答道:“这但凡有天理王法之处,须是老天爷看得见的地方,如果某地由于天然或者人为,能够造出足以遮蔽一切阳光的所在,即使是老天爷,也必须睁一眼闭一眼”。
我接道:“原来如此,看来胆气的确是进山的最大考验,难怪那天在村公祠前的酒桌上,四爷问我可否有胆进山,小侄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了”。
四爷继续说:“这第二点嘛,是经验。光有胆气只能说有了进山的资格,却未必能在险时全身而退。我尚不说那些变化的孽物有甚危害,单单是森林内的虎豹狼虫就不是好应付的,况且在不咸山中,除了上述所说的虎豹,还有黑熊和野猪,黑熊重有千斤,一巴掌能拍死一头野狼,而野猪若是发起疯来,一两只老虎也未必是其对手”。
见我咂舌的模样,四爷安慰我道:“其实那些巨体的畜生,对人也有所畏惧,人若不主动惹它,一般也不会主动攻击。我们常进山的,最怕的就是山狗,也叫土狼,这些畜生狡猾异常,鲜肉腐食全都不挑,一旦被其盯上,则必是一场血战”。
听四爷说了这么多,我额头早已渗出丝丝细汗,但为充充面子,我也只能硬装英雄,答道:“虎豹等巨体畜生小侄并不甚害怕,小侄只是对蛇虫这些恶心的东西有所畏惧,之前听药农说过,这不咸山中的蜈蚣,有一尺半寸长的,通体油黑,专爱在人睡觉的时候往耳朵里钻,如果第二天一早起来,发觉自己听不见声音,则要马上找一根草棍试试自己的耳朵是否已被这妖虫穿透”。
四爷答道:“的确有此蜈蚣,名曰‘透耳蚣’,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毒蛇,均是片刻能致人死地的毒物。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做好防范,却也是无碍大事的,蛇有盘蛇道,只要你参透其中的奥妙,不仅能避了蛇咬,还能在其必经的道路下埋入尖刀,只露出刀锋,蛇一旦爬过,就相当于自己剖了外皮”。
我闻听此言,不住拍手称妙。四爷的脸旋即又沉了下来,说道:“不过抬参的时候是万万不能打猎的,否则祖师爷就不会保佑……”。我刚要问个究竟,只见四爷家的下人前来禀报,说饭菜已经备齐,问是否要马上摆宴,四爷转过脸和我说道:“有什么话,咱们爷俩在酒桌上再说,走,陪四叔一起解手净面去”,我憋回一肚子的问题,与四爷一起出了正厅。
→第六章 - 山神←
随四爷外出解手净面的过程自不必细表。 首发一袋烟工夫过后,我俩又回到正厅,这时再看当中的石桌,可谓奇古玄怪,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盘子已把石桌堆满:方的、圆的、长的、短的盘子上又堆了许多不知名字的菜肴。仅仅肉的颜色就有黑、红、白、黄四色,各式的猴头山菌等山珍更是花样繁多。这排场,就是我小时候家业鼎盛的时期也鲜能见到。
分宾主落座之后,下人给我和四爷的海碗里倒满了酒。四爷倚在鹿皮大交椅上,举碗说道:“难得我叔侄二人相聚,老头子我今日非常高兴。作为地主,我先干为敬”。说着一口气喝干了碗中的烈酒。我本没多大酒量,属于二两进肚就会满脸通红的角色。可遇到今天这个局面,怕是我不舍命相随,就会闹出许多不快,为了最终的目的,我只能捏着鼻子一口气灌了下去。看我喝完,四爷挑起大指称赞:“果然有山人的豪气,来来来,动手夹菜”,说完用筷子夹了一大块红黑色的骨肉放入我的碗碟。我不知这肉出自何处,一时愣住没敢动筷。四爷眼见我的窘态,笑着对我说道:“放心吃,这是不咸山土产的狍子肉,味道鲜美着呐,赶快尝尝”,我夹了一小块放入口中,立刻觉得整个头,鼻里面都都被一种不可名状的土腥味填满。品口感,虽不及猪牛羊肉滑润精细,但沁人的土腥味却像罂粟一样能让人为之着迷。
四爷继续说:“狍子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脸要小,眼睛更大,而且前腿短,后腿长,极善奔跑。听到这里,贤侄一定会觉得奇怪,既然狍子这么善跑,猎户又如何能够抓到”。我应道:“的确奇怪,难道是用实现挖好的陷阱”?四爷摇头:“任何生灵都有其弱点,只要抓住,便能为你所用。这狍子也不例外,它有一天生的弱点: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极为好奇。你遇到狍子之时,只需朝天大喊一声,它就会驻足观看,这时你就可以用弓箭和飞叉从容地了结它”。我惊道:“天下竟有此等傻物?小侄今天真算长了见识”,四爷大笑道:“正因为狍子的傻气,所以山人常称那些头脑不灵光的人为‘傻狍子’”,言毕,我俩一齐大笑。之后四爷又给我夹了鹿肉,野猪蹄等等,叔侄二人交杯换盏,不亦乐乎。
几碗酒下肚,我醉意渐强,眼前的方桌也开始旋转起来。我知道,不能再喝了,否则就要误事,于是赶紧调转了话题:“四爷,您刚才说,在采参的时候如果打猎,祖师爷就不会保佑了,这点小侄不太明白,望四爷详述”。四爷答道:“刚才我与你说了凡人不易进山抬参的两大原因,现在我再说说这最重要的第三条。我们抬参之人,是蒙上天之恩,才能够采集到这异世的宝物,倘若没有神明相佑,不仅会两手空空,而且还会遇到麻达鬼的纠缠,所以抬参人从进山到下山,都必须遵守山规,不能有一条与之相悖”。
说到山规,四爷的眼睛立马变得锃亮。我知道,这下他的话匣子是彻底让我打开了,自然心中暗喜。四爷继续说道:“久居山下的镇民,由于畏惧老虎,常以老虎为山中之神,如想上山采药或打猎均要提前前往‘虎神庙’诚心祭祀,以求虎神保佑;我们这些进山抬参的却不信虎神,我们有自己行业的祖师爷,他姓孙名良,祖籍山东,本是一个善走单棍的老把头(注:老把头,指挖参的首领;走单棍,指擅长孤身一人进山挖参),后在这不咸山中不幸仙逝,死前留有一首绝命诗,诗曰:‘家住莱阳本姓孙,隔山跨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喇喇蛄(注:喇喇蛄,在东北常见的一种虫子,两只前足呈锯齿状,通体黑亮,力气较大,喜在夏秋在亮光处出现),你说伤心不伤心。有种上山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从此之后,老把头便飘然成仙,常出来显圣,化身为白胡子老头,引渡迷山之人,指点他们获得宝参,脱难下山。以致后来祖师爷威名远扬,使得原先那些以虎为神的猎户和其他山民都以他为山神。阴历三月十六日是老把头生日。每至此日,不咸山下各村镇的抬参人、伐木人、猎户都要置办酒席,焚香设奠,以祈平安。听到这里,我恍然想起半个月前,许多采药人和猎户的家里的确供奉着香火,只怪我当初怕犯了忌讳,没敢深问。
四爷越说越兴奋,开始滔滔不绝起来:“入山抬参时,先要选背风向阳的矮坡搭上埨子(注:埨子,东北方言。指构造极其简易的窝棚),待埨子盖完,要马上在埨子的东南方向,用三块瓦盖上一座小庙来供奉山神爷。抬参人要自备纸祃,上印五缕长须老人,怀抱一把开山斧,坐享烟火”。
“除了要对祖师爷诚心祭拜,这进山抬参的言语和行为,也是极其讲究,有一处说错,便容易铸成大祸,所以我今日把你唤来,要教你一些基本的准则,你一定要牢牢记住,省的日后生出事端”。我忙点头称是,期望四爷继续传授。
“抬参讲究吉利,很多名称都不能像原先这么叫。比如‘进山’不能叫‘进山’,要叫做‘放山’;‘上山’也不能叫‘上山’,要叫做‘压山’。放山的人数有严格的讲究,最多不能超过二十人,常在十人以内,一般取‘三、五、七、九’其中的一种,为的是‘去单回双’(把挖到的人参也算做一个人,凑成双数),忌二人(怕见财起异)、四人(音同‘死人’),如果特殊厉害,也可以独来独往,这叫做‘走单棍’,如果多次走单棍而不出闪失,就可以得到‘单棍王’的雅号,走单棍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抬到的宝参可由一人独享;而坏处就是危险太大,一旦遇到意外情况,没有他人照应很容易暴尸野外”。
我听的如痴如醉,只恨日头转的太快。
→第七章 - 山规←
酒宴已毕,下人撤掉碗盘,我二人也转到厢房喝茶。这茶乃是极品的黄山毛峰配以野山参的细须泡成,其味醇甜可口,其效滋补全身。只可惜我心里想的早已不在这茶上。
喝完茶,四爷带我来到前跨院,指着一根木杆问我:“你可知这是什么?”,我先前的所有注意力都被立在西边靠墙的兵器架子所吸引,并没注意到东边还立了根一丈多的木杆,一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就随便应了一句:“是旗杆吧”。四爷摇头,道:“这根木杆叫做‘查索’,传说是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当皇帝前,用来抬参的工具”。
我大惊:“太祖也曾进山抬参?”。四爷点了点头,道:“明末有两大悍将,即戚继光与李成梁。戚继光忠心报国,德行甚好,除了全力加固长城,又研习各种兵器战术,使得边关十年不见烽烟,让明朝皇帝坐享一劳永逸的铁统江山。只可惜因为长久没有战争,戚继光无法再立战功去封侯进爵,其重要性也不复存在,慢慢被人忽视和遗忘。在宰相张居正死后便永久的失去了靠山,吃尽了不会玩心计的苦,最后竟落得个被贬岭南的悲惨下场”。
“李成梁就聪明得多。他领兵镇守辽东辽西,在对付女真族的策略与戚继光不同:他一方面以夷制夷,拉一个打一个;一方面不求一举扫除,总是要给敌人留一点后路,以便自己随时有仗可打,有功可立。结果关外烽火不断,战功一再累积,爵位竟升至最高,成了朝廷不可或缺的栋梁,没有人不敬他三分。”
“明朝万历年间,朝中有观天象的官员觐见说,关外出现一名能够危及到天子的满人,此人脚下有七颗红痦子,如不加以扼制,日后必将作乱,劝明帝应当尽早诛杀,以绝后患。万历皇帝听罢,急令辽东总兵李成梁缉拿。恰巧努尔哈赤的脚底就长了七个红痦子,李成梁发现后将其五花大绑,准备于次日押往北京。 首发所幸努尔哈赤命不当绝,李成梁的爱妾喜兰见他聪明非凡,相貌英武,一心想要解救,便在半夜开了后花园的门,让他骑着大青马逃跑。或许是上天有眼,最后乌鸦和喜鹊都来帮忙掩护,努尔哈赤最终逃出了虎口。而放掉努尔哈赤的喜兰则被李成梁打的皮开肉绽,一丝不挂的死去。努尔哈赤跑进长白山里,与八名抬参的女真人结拜为兄弟。他们历尽艰险,一共抬出了八八六十四棵大山参。之后用这些山参换来马匹、兵器、粮草,人也越聚越多。努尔哈赤和他的八位兄弟南征北战。经过几年的磨炼,成为一个能骑善射、有勇有谋的将领。又到后来,他们统一了东北一带,努尔哈赤当了清朝的皇帝,他的八位兄弟成了八旗首领。在建立大清之后,努尔哈赤敕封舍命营救自己的喜兰为佛托妈妈,岁岁崇奉祭祀,喜兰因为死在万历年间,所以在民间也被尊为‘万历妈妈’”。
相似作品:
收录书单:
暂无
[悬疑]关东异志.zip
qq_5km分享 / 2014-07-09 /
完整版《关东异志》是“扯皮大爷”的著作,《关东异志》全集txt电子书免费下载_iamtxt小说下载网。
下载
1、有《关东异志》的不同格式/不同版本 点这里添加更新
2、本书为网友分享,可能出现各种错误,点这里报错 我们会尽快修复
3、若无特别说明,同一本书的多个格式内容一样,根据需要下载一个即可。
4、如何阅读不同格式的电子书
5、kindle推送只支持mobi/txt/pdf格式
  iphone/ipad系统默认safari浏览器下载功能残废,只能下载epub/pdf,点击“下载” > 等待 > “用ibooks打开”;其他格式需安装QQ、UC等浏览器等下载
扯皮大爷作品集:
关注我们:长按保存二维码


Copyright © 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 · iamtxt电子书下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