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离婚的日子

分类标签:
内容简介:
《等待离婚的日子》作者:陈翠
  第一章 繁华过后
  他与她的婚姻静静走过了六年。
  孩子也已三岁了。这一生,以为竟是可以看到尽头的。风清云淡,岁月静好。
  夏末。她去了一趟苏杭。与一群陌生人组团。
  公司忙,他抽不出时间陪她。
  “请跟我走云蹊竹径……”导游黄色的旗一闪,众人便一头栽到了万顷凤尾幽幽森森的绿意中。
  乾隆皇帝踏过的大理石板细细长长地向前方伸延,没有她想象的“曲径通幽”的意境,不过,反倒又好了,因其林大、深远,反而显得大器、自然。山林里奔涌着清亮的泉水,江南梅雨季节的潮热令这群岭南人全变得汗津津黏乎乎的。
  “松鸡!!”不知是哪位冒失鬼的惊呼,队伍一下子都停了下来,流连一阵又开拔了,只剩她还在茫然地搜寻着,不甘心错过那一团散发着山林气息的浅褐。
  “在那,瞧!”一只大手从背后抄了过来,不容置疑地拽住了她的手臂,几分慌乱,定睛一看,是团里的陌生男子!又忙不迭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还是没有。
  也许早已走了,又也许她真的没看清,但那只大手的温度却固执而有力地簇拥着她,放开的时候,便有几分踉跄。
  那个男子高大,清朗,薄的耳垂,与他是不同类型的人。他是仪表堂堂的,有着宽厚的肩,明澈的目光,温文尔雅的笑,没有那人的冒失。
  她漠然走开了。
  也坐船,泛舟西湖是此行的主要活动。一位面目呆滞的正宗杭州美女在给他们介绍各个景点的特色。
  她没怎么听,只打量着那女子。团脸,标准的双眼皮,悬胆鼻,樱桃小嘴,却生得一身的肉,鼓在制服里让人不胜其热,这就是传说中的江南女子吗?
  ——同船的雪便批评她刻薄,只有她知道那种期待,因其美,所以苛刻。
  苏杭过后,取道上海。
  穿过南京路,来到外滩。奔涌的黄浦江,霓虹闪烁,巨大的电子广告在楼丛中明灭。
  堤上满是人,一对衣着鲜亮的小青年在旁若无人地拥吻,久久地,分开后又再胶着一起,倾覆着,扭动着。
  爱情,本不只是两个人的快乐,没有观众的爱情无异于锦衣夜行,他们看来深谙这点。直到他们一行人逛累了又折回头,这对青年人还在那里,上海的夜遂浓得再也化不开。
  她站在石栏边,迎风。
  这样的景点惠而不费,最受旅行社欢迎,放下他们,导游便消失了。沿堤的殖民地建筑在灯光下晶莹剔透,失去了石材本身的沧桑厚重。对岸新建的楼丛现代恢宏,却没有故事。
  她是想起爱丁顿公寓,美丽园,卡尔登公寓了……闭上眼,张爱玲的城市地图历历在目。虽没有想过去寻访。
  相近情怯。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城,却不宜久耽。
  再回首时,已看不到一个团友。心慌之际,又想起没有带电话,几乎要哭了。四顾茫然,再无心看风景。
  忽然有人从后边牵住她。“你在这里啊,让人好找。”那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又是那个男子。因为陌生。因为对自己莫明的关注。因为他在她失散后找到了她。此时的他竟是可亲的。
  她看见他心里就踏实了下来。
  第二天,行程结束,飞回广州再折道回家。
  进家门的时候,收到一条信息。
  “我会继续行走,西藏、内蒙、大漠……”
  是那个陌生男子。她并不回复,轻轻删去了。
  午日,阳光明晃晃地照进屋子里来。熟悉的家,一段不见,显得格外可爱。
  在门口他就把她搂住了。高大健硕的身子像一堵墙。她只到他下巴,胡子茬扎在她额上,有点痛。
  他把落地窗帘拢上。“我要你。”遂将她压在沙发上。小别后,尤为缱绻。
  “要是总放假就好了。”她轻叹,抚着他厚实的背。窗外的三角梅影子映在窗帘上,似一幅幽雅的墨梅图。清凉。他看看她,欲言又止。
  第一章 繁华过后
  信息又来了。“坐破车孤身走在荒漠的路上……。”
  给他看了。“旅行时认识的男子,倒是有点想念他哩。”调皮的。
  “嗯。”他漫不经心地把电话搁一旁,热唇继续在她耳畔游走着。
  “嗯,最近有个女孩子很有意思。”“哦。”
  “教钢琴的,呆会儿电话来了你听听。”
  ……
  电话果然就来了。他把她抱在膝上让她听,极清扬的钢琴,热情,带着压抑后的迸发。
  “每天她都会弹上一段,打电话过来,只不说话。”
  “网上认识的吧。”
  “是。”
  后来,他笑称那个男子为“杭州男”,而她则笑称那通电话是“钢琴女”。
  她以为他们是自由的。有着自己的天空,并自认为是现代的,合理的。当然也以为可以点到即止。毕竟又善良,不曾想过伤害谁。
  一直没回复,后来便没有了杭州男的音讯,到底有几分惆怅,她趴在他胸前无语。
  “没事,乖,我在这儿,永远在这儿。”他轻轻安抚她。她头发很少,却柔软,像是刚出生的孩子,微微泛黄。
  没有关心他与钢琴女的事,午后的琴声听了几回便没了兴趣。
  是这样的夫妻。从来没想过分离,以为任世间有千般诱惑,他总是在那里,而她始终在他怀里。
  初识是在2000年,她二十五,他二十六,正值一个新世纪的开始,便是他们的爱情序幕。彼此都经历过情感的波折,交往的时候在激情之外更多出一些洞悉人情后的体谅,不是那种懵懂单纯的儿女。在六年岁月中渐渐认同,包容。他知道她的骄傲与脆弱,她知道他的随性与善良,都不是很有原则的人。对尘世的清醒倒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执着。
  云也爱,山也喜,都是好的。行也乐,停亦欢,都是明白的。
  他们曾像一对孩子,彼此撒娇,诉说热望,无法实现的梦呓,毫不矫饰坦露内心。
  久而久之,成了朋友,成了伴侣,成了亲人。因性格因经历,有着与常人不一般的婚恋观。甚至是令人不安的。
  2006年.温暖。平静。有着凡世种种琐屑平实的快乐。
  她在学校里工作,极忙,身体又不好,这一年孩子就放到广州让他老妈带,他的姐姐、妈妈两家人都在那儿。他姐的孩子年长一岁,两个孩子,不至于孤独。因此每到周末,她就往广州赶,周末一家人相约出游,乐也融融。
  她从小在大家庭里长大,大家庭的龌龊虽已见得多,但那种热热闹闹的氛围始终难以忘却,什么是家——吵架拌嘴,三天两头聚餐,大事小事争论不休,惟有如此,血浓于水才不是虚的概念,像扭成一股的绳,结实。虽剪不断理还乱,但丝丝缕缕,铬在生命中,即使有痛,却仍是欣喜而稳妥的。
  她又是一个不喜欢与朋友歪歪腻腻的人,不想受伤,怕失望。仅有的几个朋友,天各一方,淡如水。偶有电话,一开腔,都是懂得的,跳过了中间所有或飞扬或沉郁的岁月,两下明澈。理想中恣意而又世俗的快乐,是要在家庭中获取的。倘若那一大家子竟是意气相投,那就离幸福不远了。
  嫁给他的时候没想这么多,与他家人的感情是在这些年里慢慢积淀的。
  十几岁他就没了父亲,他的家自有一种独特的氛围。脆弱的自尊与敏感的猜忌交织着。拔云见日后的释然与长时间的阴郁对峙着。他妈妈近两年重建了新的家庭。三兄妹各据一城,在地图上呈三角形。一家人看上去淡极,少商量,各自生活。而且又敏感,因害怕受伤而随时将羽毛扎煞着。
  其实是极善良真挚的人。
  无心机的她,还以为自己是一开始就融入其间的。可是回望时知道没有那么简单。在审视中,在事情的历炼中,慢慢知道并接纳了她。因她是他的妻子,在喜欢之外又渐渐多出一些纵容与不由分说的庇护。私下里她以为乐观活泼的自己是为这个家注入生机的,她爱说话,不怕打击,大胆直率,喜欢坦然地索取。要很多很多的疼爱。终是融化了那些谨慎与冷漠。
  第一章 繁华过后
  这些年去广州,经常就是穿他姐和他妈的睡衣。有时去他姐那里,刚好他妈也过来,三个女人挤在一张床上午睡聊天。怕掉下床去,也会搂着他妈的腰。从没想过那人是婆婆。传说中的婆婆。
  他姐的家常年放着她的一些洗换的衣服,又有自己的洗漱用具。几间房的床都是可随意躺下的,要不然直接横在沙发上,她几乎把那里当作自己的家。
  那时并不奇怪,他很少跟她去。以为他天性随意,听不得家人的唠叨,所以。
  其实。有些变化已潜伏在那里。
  其实,他的故事已悄然开始。
  在她沉溺在对那个家愈来愈浓的依恋中时。他已不自知地迈开了离开的脚步。
  每个周末,他都去女孩那儿。已不是那个钢琴女,是之后认识的另一个女孩。
  后来她终于知道。
  每个周末,在她急匆匆地出门时,他也走了,更激动的心绪。
  想起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他俩的分别也许更具戏剧性。从一间房子,各奔自己的幸福。一方是温暖的家,一方是澎湃的爱海。
  那一年,无论他还是她,确实都是幸福的。结婚后的第六年。他们以为眼前出现了最大的那颗麦穗。她觉得她真正拥有了一个家,不是指那套要供十几年的房子,而是他给她带来的那些人,那些情。包容了她的一切。任性。神经质。不断的需索。安抚了她内心的所有彷徨,对未来的迷惘。而他,则在六年的平淡婚姻之外,终于拥有了更鲜热的记忆,在每一天,蒸腾着,刷新着。
  ——那段日子,如小孩子找到了新鲜的玩具,他与她都不亦乐乎。
  如果是梦,愿意不再醒来。可惜是雨,落地的声音,虽不响亮,却是结结实实的。带着晶莹的碎裂。
  广州。百万葵园。阳光灿烂的午日。游人寥寥。
  他姐一家,还有她和女儿。姐夫是那种强势而有责任感的男人,薄的唇,眼神跋扈。人极聪明,很少看文艺类的书,对现世有着俯瞰式的把握,所以他正常,内心有着一份自足与安稳。他庇护下的世界简单而清明。一行人的出现使得午日的花田喧哗起来。
  一大片的薰衣草,迷蒙的紫。香味奇异,草本植物的气息,像是大自然的体香。
  另一边是腥红的土地,铺天盖地的葵。高大健硕的茎呈黄绿色。花盘并不是凡高式的狂野,小太阳般天真的脸,规整的花瓣。又有蜜蜂在上下地飞舞。
  姐夫在树阴下的长椅上睡觉。在他看来,陪家人出游是一种责任,看到大家快乐,他亦欢喜,仅此而已。至于花啊景啊,他没有太多的感慨。
  早上出门时尚有几分凉意,女儿穿着长袖的公主裙,觉得热了,嘟着小嘴把裙子脱了下来。没有带替换的衣服,只好拿两片擦汗的雪白的纱巾裹在她身上,倒成了时装,穿行在花田里,像张着透明的羽翅的花仙子。
  饭馆隐在不知名的藤蔓深处。坐下时,才觉出饿了。“来一只葵香鸡……”姐夫朗朗地吩咐着,便只有在这种时刻,家长式的决断与对生活的热情才表露无遗。
  “他的公司好些吗?”姐一边喂儿子吃饭一边问。
  “不知道。换了个地方,似是方便了许多。”她避重就轻。不想让姐为他担心。
  在日本学习回来,他决定自创公司。他的姐和哥都有想法,只有她是支持的。姐夫整日取笑她,“你以为他是李嘉诚啊。”
  都知道他的秉性,做事优柔,脸皮薄,又吃不得苦。全凭兴趣,没有创业者的踏实与隐忍。
  他开公司这几年,举步维艰,家庭生存的压力已逐步显现,但她愿意让他做想做的事。
  在学校里工作多年,她知道那种既定的生活的无望,如果可以选择,何必循着一眼可看到底的路走下去呢。对外她是显得乐观的。暗地里也会自我开解,反正从小拥有的就不多,不应有唯恐失去的忧虑。
  他哥哥姐姐对他看得清楚,但她始终希望,他是不可被定论的。
  第一章 繁华过后
  星期天晚上回家时,他往往已做好了晚饭,听她絮絮叨叨地说话。“开心就好。”他温柔地说。
  有时把女儿带回去,他便抱在怀里狂亲,逗得孩子尖叫。
  每星期一次的释放,无论于她还是他,都是有益身心的。虽然她并不知道。背后的故事。
  白云山。最后的绿。
  广州的美,是这几年才显的。七年前初到广州,只觉是无数的县城堆砌在一起。又似是地球板块的挪移挤压,把许多本该疏朗的房子硬生生拢到一块,突兀地参差着。直到后来才确实美丽起来。何况渐渐有了感情。落入眼中,这城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开始风情万种。
  那个周末,他也去了。
  一家人拾级而上。他抱着女儿,偶尔回首,白皙而绵软的大手掌,伸过来,她用力地攀附过去。相视亦会一笑。
  山腰上有一平台,可看到深山的沟壑,绿意葱笼。有飞瀑流泄,瀑流不大,却也飞珠溅玉。他与她并肩站在那里,没有说话。于她,心底是平和的,于他,竟是无言了。
  但凡这世间美好的地方,都是愿意与你同在啊。在爱情里边,快乐变得固执并有指向。她不知道此时他在想的,是那个女孩。她静静靠在他肩上,想起初识时一起听的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你还记得那次去白云山吗?”她以为在很多年后,这是他们聊天中的一句寻常的开头。
  在山脚吃小食。她与两个孩子抢玉米吃,知道她身体不好,饿不得,都宽容着。“疯了,疯了。”姐笑咪咪地说。他不悦地看着她——他的守礼在她眼里,只是迂腐。她比他与他们更像是无拘无束的一家人。姐夫也是淘气的,在钱包里掏出最后的五元现金,要了一碗牛杂,用手护着,啧啧有味地自个儿吃着……
  晚饭是在雍雅山房吃的,那个依山而筑的食肆。夜幕下绿丛间明灭着大大小小的灯笼,又有小桥流水,水车锦鲤。中国式的喜庆而雅致的包房,竹做的围屏,墙上又有红色金色的漆画。
  一家人聚一起的热闹令她雀跃不已,他只是不说话。在家人面前。目光辽远。
  那时没想到,与他一起在广州游玩,竟是最后一次了。
  “你去看女儿吧,我忙。你走开刚好让我用心工作。”一贯平和的语气。觉不出异样来。后来周末再去,就只剩下她。没有多想。一程程地来回在那条熟悉的路上。那条离他越来越远的路上。
  2006年年末,他姐姐玩起了股票,似乎因为认识了一个“股神”,踌躇满志。尝到甜头后,姐执意要教会她炒股,“最体面的挣钱方法,又是牛市,改善一下你们的生活也好。”三兄妹中,姐的学识最渊博,日子最富足安稳,夫妇俩都是大学里的小头目,有点闲有点钱。对他们奔小康的步伐始终不放心。一放寒假,车子便来接她走了,“你得好好跟我学学。”他忙公司里的事走不开,只等临近春节再与她汇合。
  寒冷的天。几个年青人缩在书房里对着技术分析图目不转睛。她是数学白痴,但也很快有了兴趣,似懂非懂,看K线图时跟着大呼小叫。
  姐夫重仓买了“万科A”,“驰宏锗锌”,每天目睹实战,她进步神速。几个年青人,按照股市的时间调整作息。赚钱的时候,就兴高采烈地开车出去吃饭,玩乐。形势严峻时,都黑着脸,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她又极胆小,看不得股市的一点动荡。庄家震仓时,便叫嚷着出货,追涨杀跌。
  “约摸罗。”
  “胡说八道,你懂什么。”姐和姐夫总是喝止着她,然而又不免受影响,万科A似乎是割肉买掉了,过后又叫嚣着要捶死她。
  春节前几天,她才离开,与他汇合,回家乡。她的弟弟结婚,带了北京媳妇回来。
  衣锦还乡是旧俗,离开前,她名正言顺地在广州扫货,他姐陪她,在中大旁的时装店里一下子买了几件,姐付的款。只要牛市还在,姐总是意气风发,慷慨大方。意犹未尽,又去了一趟服装批发市场。临近年关,批发商纷纷北归,一幅人去楼空的狼狈状,未走的都不计血本,她喜滋滋地又抱得华服归。姐看上一件蓝色的棉衣,绣花,做工结实,别致耐看,她帮着姐杀价,竟以极便宜的价格成交。两人拎着大包小包挤地铁回中大,一路嬉笑
  第一章 繁华过后
  春节的时候,在娘家里,接到他姐的电话。
  “想你们了。”
  热切地,眼眶一下湿润了。
  他,他的家人,是她的家人。是一家人。在本该惆怅的岁末她心里觉得暖洋洋的。
  故乡的家里自是夜夜笙歌,弟的婚事,表弟的婚事。一群年青人从各地赶回,嬉笑玩闹,所有的离散都衬托了此时的圆满。
  弟是全家人的骄傲,北工大的骄子,留京后又在全国知名的广告公司工作,又常在国际上的比赛中拿奖。
  “今天,在我人生最幸福的一天,我要感谢我那在天堂的父亲,感谢含辛茹苦的母亲,还要感谢两个姐夫……”弟在婚礼上动情地说。
  他听了甚动容。这种亲人间的直白的感情交流,在他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闹洞房变成了年青人的联欢,每一对都被揪出来捉弄,轮到他们的时候,她狭促地提起,“新婚的那年春节在珠海过南瓜节,有民族表演,台下那么多的人,那女孩子偏就看上了你,当着我的面,你们又跳舞又喝交杯酒,末了,你还要背她进洞房!都有阴影了!今天,你也得背一回我!”
  “好!!”大家起哄。
  她依着那女孩子的样,双膝抵着他背,两手圈着他的脖子。他乐呵呵弓腰地走了一圈。最后抱着她一同摔到沙发上……
  只有那种时刻,才觉出人生的丰美来。她曾拥过那么多那么多的爱。那么多温热的时光。
  她不知道,2006年的寒假,竟是最后的繁华。
  他们已不知不觉迈进了结婚的第七个年头。
  2007年悄悄地来了。
  太透明,没有机心,她又是他唯一的朋友。以至他习惯与她分享一切的幸福。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夫妻俩陪孩子在空调房里睡觉,白色的帐子,小方格清凉的竹席。他撑着头半躺在床上,目光无限柔情。有些幸福在奔涌,他也一定在寻找出口吧。
  毫无预警,他告诉了她。那时候,他的故事已铺开,几个月的缠绵。声音一如既往,温柔平和。
  “我在外边有个女人。”
  “哦,怎么认识的?”
  “网上,好些日子了。”
  “见面没?”
  “见了,嗯,也那个了。”
  脑子一片空白,他继续说什么,也就没听进去。
  “喜欢她的主动,投入。真的快乐!”最后他又强调了一句。
  ……
  其实也是太信任她,觉得可以分享一切。觉得不是一件严重的事。
  而她一开始也真想不把它当一回事。虽然心里开始发堵。
  “别太陷进去啊。”含含糊糊叮嘱后便睡着了。
  在心里极乱的时候,她总想起赫思嘉的那句话,“明天,明天我就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在不要管它。”
  然而他终是陷了进去。不懂克制,不想约束。
  夜深,仍在视频,又有电话打过来。喁喁私语。
  在阳台上,久久地站。戒了许久的烟又开始云雾缭绕。人日渐清瘦。
  周末又每每出去,在门口,眼神悲切。她叹了口气,便没有阻止。
  “这样的痴迷,难道你是想要离开吗?”她抬头搜索那没有杂质的熟悉的眼眸。在生活的间隙里,她忽然问他。
  “我也不知道。”他也是迷惘。不触及它的时候,他是平静的。
  如何责难。只是难过,或者说手足无措。这样的局面于她是没有经验的,如何面对又如何解决。在他与她之间,有依恋有爱有交流,只是没想过会有这一天。
  在他看来,理想的局面是两者兼而得之,他还爱她。她是优秀的,能懂他,又能全力以赴地支持他创业。他的公司刚起步,一切经不起折腾。何况,还有美丽可爱的孩子。然而那个女孩子的吸引又是无从拒绝的,那么鲜美,比他小八岁又崇拜他。终究是贪心。
  他其实可以不告诉她。而她其实可以在最初的时候阻止他。
  第一章 繁华过后
  然而他与她都不是世俗中想当然的人。
  没有原则也没有算计,柔软随意。
  有时她也会思索。调动她的一切库存,力图从形而上的角度去审视事件。关于存在,爱情,生命。真相。快乐。
  张小娴说“只要你想到有一天他会死去,你就会原谅他现在的一切。”
  那是站在时光的末端的心境。
  又知道人的一生会爱上很多人。又知道爱情并不是什么不可侵犯的东西。
  又记起人类学家海伦?菲舍尔写的那本《我们为什么要爱:浪漫爱情的本质与化学》。
  “研究证明,浪漫的爱情通常能维持18个月到3年。大脑无法永远保持浪漫爱情时期的工作机制。这种机制有明确的使命:使男性和女性把精力集中在彼此身上,让他们相爱,并推动他们迅速进入生育阶段。”
  还有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契约。
  她甚至想起亚马逊河的佐伊人,恬静地享受身体的畅快没有社会伦理的多偶制——“佐伊人会分享彼此的爱情和吊床,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从没想过人类还有其他的存在方式。”
  ……
  她需要在她能接受的观点里找到她要走的方向。她一向藐视僵化的想当然的道德,并认同李银河的某些理论。每个人都有支配自己身体的自由。也许他的诉求是合理的?
  性是美好的,即令它发生在他与别人身上?
  婚姻里兴许有另一种可能?
  思索,头痛欲裂。
  ……
  工作忙,日子便一天天过了下去。
  看出她的困顿,挣扎。他终是不忍。觉着了自己的自私。
  像是海底小心翼翼升起的泡泡,那般艰难,他缓缓说,那等你放假,有空带孩子了就去离婚吧。
  没有半点犹豫她马上同意了。也许结婚离婚对他与她来说都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在同意的时候她没有痛感。那些都是形式。她希望她会理清一些事情,并最终从困顿中走出来。
  她想起他们结婚是很随意的。结婚前居然没怎么见过他的家人,是在女方家办的喜宴,那时她还在老家工作,他从广州回来,只请了三天假。那段日子她特别瘦,去租婚纱,几件白色的都太大太露,撑不起,只有那套粉色的还凑合,二十五岁的女人,懂得什么是妥协,懂得生活中没有完美。婚礼时他的家人没来。他仿佛是无根的萍,被她轻轻掬入手中,以为那是一道恒长而贴心的风景。如今却要漂去。随波逐流。
  在等待离婚的日子里,他们如常般生活着。
  星期一,学校开会总要到很晚,看着窗外的白玉兰,原先在夕阳中是通体碧透的,却一点点黯然起来,最后成了一团团蒙蒙的灰。
  “还在开会呢,你接宝宝好吗?”躲在桌下小声说。
  “那我马上回来。”他的公司在城市的另一端。
  一下班,在菜市里拎了菜她匆匆往家里赶,满街的归人。都有一个家。
  日子总要延续,离婚不是人生的终点,连个逗号都不是,日子不徐不疾地流淌着。
  但总算是有个计划了,不像前段时间只是思索,只是迷茫。
  在等电梯的时候,她梳理了一下思路,明天,明天要开始着手他的户口迁移了。
  一直都懒洋洋地,以为两个人不会分开。又以为只要有她的户口在这儿,很多事情就可以解决了,而他迁过来是迟早的事。
  但现在马上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因为一旦离了,他的就迁不过来了。
  老家的户口本上只剩他一个名字,老妈重建家庭后便迁到广州了。原来的故乡已没有家人在那里。多年后,故乡成了他乡。又把他乡住成故乡。
  此外,就没有什么可忙的吧。她捋捋头发,又把那袋沉重的作业换了下手。一起等电梯里的孩子好奇地看着她,“你是……你是老师吧。”温柔地笑笑点点头。孩子高兴地笑了。而她眼前忽然变得一片白茫茫。
  第一章 繁华过后
  一进家门就倒在床上。
  天气酷热,赶着上课往往大半天滴水不进,兴许中暑了。熬不过,半夜,他便车她去看病,又陪她打吊针。
  夜里,终是有些凉意,注射室坐满了吊针的人。他便推了她到小院子里,躺在小小的铁架子床上。抬头竟可看到星星,夜深,星星才显热闹了。他专注地看着透明的瓶子,一滴,两滴……
  第二天放晚学,又陪她复诊,刚到医院就下了大雨,才放病历排了队,医生又出诊去了.
  吃了饭再次陪她去,如此来回,倦极了,便歪在他肩上睡.
  他的温暖透过衣服暖着她的脸,也没多想。
  不久,这份温暖便与她无关了吧。
  还有一个月她就放假了,等到放假的时候,他就会离开吧。
  星期天的时候打了个电话给一个当律师的朋友,不一会儿,《离婚协议书》便来到她的邮箱了,在等待离婚的日子可做的事情也并不多。
  晚上,照样是要睡觉的,因为他的妈妈来了,所以分居的他们竟又睡到一张床了。
  吃了药晕呼呼的,早上醒来时,两个都挤在一个枕头上,一张被子掉在地板上,另一张一半压在他身下,一角被她攥得紧紧的。毫不客气地用脚踹开他,裹上被子,又继续睡了一会儿。
  再醒来时,第一眼看到床头的那两个杯子,还有包药的那个纸袋,想起昨晚睡前他小心地端了两杯水过来,一杯是凉的,一杯是热的,给她吃药。她吩咐他关好灯才沉沉睡了。
  这就是她等待离婚的日子吧。
  周末的时候,他照例去找那个女孩了。星期天回来时,春风满脸的,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又略为羞涩地说:“对不起。”
  他手里揣着一袋盐水花生,他和那个女孩子没吃完的,她很饿,接过来吃了起来。
  他禁不住说起他与女孩子的事。一向敏感的她在事件的最初竟找不到感觉。比如妒忌,比如酸楚,比如痛苦。也许他还好好地在眼前,也许他对她一如既往,又也许在同行的路上,已能够不再爱他,才如此平静。不是他陌生了,就是自己变得陌生了,也许不是他叛变了爱情,而是他在与她的亲情外寻找爱情。
  得知那个女孩子自己有一套房子,她心宽慰了很多,想来他不用愁租房子的事了,吃饭问题就易解决了。看他依然俊朗的脸容,一幅坚定的样子,他说为了那个女孩子,他会更发奋地工作。这就是爱情的力量。
  他一直都是孩子气且温柔的,任性起来只是沉默,从不激烈。她又是他的亲人,竟是可以倾诉的。于是言语间,渐渐飞扬。
  她边听边吃着盐水花生米,把腿搭在他身上,找一个舒服的坐法。
  想起昨天从信箱里拿了一叠超市的广告在看,喜欢里边的一个液晶电视,还有一个照相机,嘴里嚷着,让他也来看看,他不以为然,说另一个更好,又说别图便宜,我给你买就是了。他是没有钱的,初创公司,没有任何人脉。一切都要从头摸索,虽然在技术上,他是出色的,然而公司的窘况却是一天天显现出来了。有时连写字楼的租金都捉襟见肘。她的钱是一家人都在用的,可是每每要买东西,她总是撒着娇,哀求着,他同意了,便雀跃起来。他又是自信的,“以后给你买一辆漂亮的轿车。”那样子是让人想笑的。当然他有能力的时候,是会对她很好的,她从不怀疑。
  他们窝在布沙发里,光着脚板,很家常地说着话。
  女儿在客厅里骑小自行车。
  两个随性天真的人,那时还不知道离婚意味着什么,以为这样家常的温馨是可以一直延续的,以为他们总归是亲人,或者潜意识里以为这一段只是一个可以一笑置之的游戏。
  后来她想。
相似作品:
收录书单:
暂无
[都市]《等待离婚的日子》作者:陈翠.zip
qq_5km分享 / 2014-07-05 /
完整版《等待离婚的日子》是“”陈翠的著作,《等待离婚的日子》全集txt电子书免费下载_iamtxt小说下载网。
下载
1、有《等待离婚的日子》的不同格式/不同版本 点这里添加更新
2、本书为网友分享,可能出现各种错误,点这里报错 我们会尽快修复
3、若无特别说明,同一本书的多个格式内容一样,根据需要下载一个即可。
4、如何阅读不同格式的电子书
5、kindle推送只支持mobi/txt/pdf格式
  iphone/ipad系统默认safari浏览器下载功能残废,只能下载epub/pdf,点击“下载” > 等待 > “用ibooks打开”;其他格式需安装QQ、UC等浏览器等下载
陈翠作品集:
关注我们:长按保存二维码


Copyright © 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 · iamtxt电子书下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