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选项:窄版宽版 主题设置: 字体大小:小号中号大号加大 恢复默认

《嫡女玲珑》全文阅读_作者:忆冷香_第196页

好书要分享,发给朋友看:

诺敏目光闪烁,半晌缓缓道:“下官娘家还有亲戚,只是他们都去了天竺国。”
谢玲珑道:“哦,你这回离开乌城,难道是要去天竺国?”心里想着若是诺敏要去天竺国,那就不要留她了,派人保护她离开。
诺敏摇摇头,道:“王妃,下官的爹娘、兄嫂、三个弟弟的尸骨埋在乌城,下官辞了官,打算带着侄儿定居在离他们坟墓不远的村子。下官的亲戚就是胡和鲁大人的娘,她跟下官的娘是姐妹。”
谢玲珑心思转得极快,道:“原来如此,你爹被新帝遗弃在乌城,后来你娘家百人被突厥皇后杀死,这都是因为胡和鲁吧?”
诺敏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哽咽道:“正是。新帝派我爹爹去说服胡和鲁大人还俗,我爹爹劝说失败,新帝自此怀疑我爹爹的忠心。新帝逃离乌城,突厥皇后怕我爹爹会辅佐胡和鲁大人谋帝位,就把我家人都杀了,连我也不放过。”
谢玲珑递去一块帕子,轻声问道:“你恨胡和鲁?”
诺敏抹着泪,目光的温柔一闪而过,摇头道:“我不恨胡和鲁,我感激他。”
谢玲珑像是姐姐一样轻拍着这个命运悲苦的美貌突厥女子,道:“为何要感激他呢?”
诺敏苦了许久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倾诉,觉得谢玲珑和蔼可亲,让她内心不由得信任,便道:“我爹爹劝胡和鲁还俗时,他就暗示让我爹爹带着家人全部去天竺国。后来,我哥哥用命把我与小侄儿救出来,乌城到处混乱,我们姑侄根本没有地方藏身,胡和鲁从城外潜伏进来,带着我们东躲西藏两个月,等着乌城归了平唐安全了,他才离开回到寺院。”
谢玲珑恍然大悟,道:“原来胡和鲁与你还有这样的生死与共的经历。如今他还了俗,在朝为官,我觉得他跟你正好是一对。”
诺敏慌乱的摆手,道:“王妃,下官比他年龄大四岁,又曾婚嫁过……”
谢玲珑岔话道:“我看他入城救你,不只是因为亲戚关系,他对你应是有着情意。你莫看着我,他当和尚是为了避祸,不是真正的和尚。这些天他去了天竺国看望你姨,说不定还询问你姨,你们俩个的亲事。”
诺敏羞得泪脸通红,想起胡和鲁为了她冒着生命危险在乌城一呆就是两个月,若是能嫁给他,此生就有了依靠。她的内心感动之中还有着些许期待。可是她还是觉得配不上他呢。
谢玲珑瞧着诺敏如花似玉的容貌、高雅的谈吐、善良的心肠,比平唐高门嫡女丝毫不差,可惜未遇到明君,国破家亡,弄得孤苦守寡还要被人欺侮。
如今诺敏已是平唐的女子,谢玲珑决定帮她,若她能与胡和鲁成亲,是件大喜事,也是功德一件。
谢玲珑将奏折放在诺敏手中,道:“你的奏折我驳回!胡和鲁七月之前必会回乌城,我会请镇北王爷去问他,你安心等着消息便是。”
当日傍晚,和泉、谢玲珑前往锡拉木林寺准备明日的大典。和泉以护国寺外门护法的身份参加。
两人进入寺院,朝鲁带着众位长老出来相迎。
十七岁的那日松英俊绝伦,身着一袭镶有宝石的紫红袈裟在众人当中鹤立鸡群,目光平和的望向两人,双手合十坦然自若道:“和泉护法,别来无恙。”
和泉目光犀利盯着那日松,清楚记得当年那日松到长安就是穿着这身袈裟见谢玲珑,真是刺目,道:“长老越发的俊朗。”
那日松脱口而出道:“这张面皮不过是表相。”
和泉冷笑道:“表相有时却是能迷惑人。”
那日松轻轻点头,特意放慢脚步与和泉走在最后面,低声道:“迷惑的也是寻常大众,似那生有灵心的人不会多看小僧一眼。”
他在长安初见谢玲珑,听到谢玲珑与和泉的事,不由得将自己跟和泉比较过。随着突厥国被平唐一点点吞食,他感悟了许多佛理,佛心稳固。这回再见谢玲珑,已能做到心如止水。
和泉目光探究,道:“你那好友胡和鲁已还俗,你呢?”
那日松道:“小僧在这寺院里观到世间万象、人间百苦,不想进入世俗受各种各样的苦。”
和泉只是怀疑那日松,见他目光坦然,便不再言语,快步追上众人。
谢玲珑好不容易寻着独处的机会,赶紧握住和泉的手,柔声道:“夫君,是我疏忽了,忘记告诉你,去年冬天,我曾在和原主持写给那日松的信纸最下面添了一句话五个字,留住胡和鲁。此次多亏那日松在一旁相劝,胡和鲁才能这么快就归顺还俗。”
曾经的贺知彬、唐雨、吕照赵、白如意,如今的那日松,都爱慕过谢玲珑。
和泉一直认为能娶到谢玲珑,是何等荣幸。谢玲珑说的每句话,他都铭记在心。夫妻同心,彼此不疑,他每回吃飞醋时,脑海里就浮现这八个字,心就静了下来,不再猜疑,胡思乱想。
和泉微笑道:“珑珑,为夫信得过你,是我疏忽了你才是。”
子时,庄严悠远的钟声连响九十九下,大典开始,两寺主持、长老微笑相让着自殿后行出。
那日松主持仪式,运用内力传音,先后用平唐、突厥语宣读,灵兽将他的声音扩大至方圆十里,使得三十余万名香客均得听见。
漫天降落灵花花瓣,和泉与谢玲珑共骑一只巨大的白雕从天降至紫色灵异的结义株下面,在香客们的仰视惊艳声中走进观世音菩萨殿。
谢玲珑个子比一般的突厥女子都要高,梳着流云髻,戴着绿宝石发饰,轻点朱唇,身着绣有莲座图案的灵丝绸红衣,高贵端庄,美丽灵动,甚至还有些神圣。
和泉的画像在各大城府的书馆都有售卖,他被喻为是金童转世的军神,杀名与玉女谢玲珑善名一样响亮。
谢玲珑被小白施法术送至观世音菩萨像前面的高台,盘腿静坐,受香客们膜拜。
大典进行至半夜,寺院的僧人开始用观世音菩萨赐的灵面、灵土豆、灵西红柿、灵豆角、灵蘑菇做斋面。
清晨寺院四处飘散着斋面的香味,香客们每人能食一碗,无不欢喜激动。
曾去过长安护国寺参加佛典的香客均道,“前几次在长安吃过的灵斋饭里头没有灵蘑菇、灵豆角。”“我花银钱在长安福临门吃过灵素面,没有这碗灵斋面香!”
太阳升至正上空,小白带着几百只灵兽,隐在暗中施展法术用九千只五颜六色漂亮的灵花,在观世音菩萨殿外的天空三十丈高空形成一行醒目的七个大字:平唐突厥一家人。
此奇迹一现,所有人震惊,纷纷跪下磕头,便连福乐庄众人都虔诚无比的双手合十伏倒膜拜。
周边的人全部跪下,使得伪装成香客、带着兵器心怀不轨的突厥歹徒突兀显现出来,被僧人带着灵兽捆绑带走。
一会儿这七个大字消失,半个时辰后再次出现,这般连续九次,将乌城城府里所有的人都吸引到此观看,纷纷道是天象不可违,突厥人融入平唐是天命。
大典结束之后,寺院接着发送菩萨赐的灵物,每人十斤灵面、五斤灵土豆、五斤灵荞麦种子、两斤灵果。
香客当中九成是贫苦的百姓,曾是突厥国民时,最难熬的冬季都未得到过救济,自从成为平唐国民,冬季得到官府发的粮食,今年春季从锡拉木林寺借到银钱置办农具、耕牛,这回又得到菩萨赐的灵物,民心自然都向着平唐。
------题外话------
只说两个字:月票!
22心服探花郎有情人成眷属
22,第四卷一品王妃22心服探花郎有情人成眷属
月亮不知何时躲了起来,漆黑的夜漫无边际,一道闪电撕破天空,照得锡拉木林寺通亮,紧接着从遥远的天边传来轰隆声,越来越近,雷声滚滚,震耳欲聋,哗哗的密密落下黄豆大的雨点,砸在了青城方圆二百里干旱已久的大地。
朝鲁主持正与和原主持品灵茶下棋,听闻雨声,对视一笑。
朝鲁主持道:“此雨若是昨个下了,势必会淋着参加佛典的几十万香客。今个香客都走了,又是在夜里,城内城外都不会有人被雨水淋湿。”
大雨连着下了一个时辰,守城门李家军将士眼瞅着护城河水位增涨,心喜不已。
黎明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大地,乌城百姓推开窗,屋檐下滴着雨珠,潮湿带着水气的风吹面而来,好心情也随之而来。
乌城极为干旱,百姓喜雨却不喜雪。夏雨贵如油,庄稼、草原都需要雨。冬季的雪,年年形成雪灾,死人死牲口。
镇北王府的小朝庭早朝,李秦与文武百官的心情都随着这场夜雨放松些,只是从长安来的两份官报又让众人的心提了起来。
黄河水泛滥,河南道古城洛阳等七座城府被淹,百姓死亡三千余人、牲畜被冲走一万余只、三百万亩田地被淹、十万余间房屋倒塌。
七月一,北方六十座城府的三千二百余名举人在乌城进行会试。
一脸幼稚的谢平泰长发利落的拢起,身着宝蓝色长衫、银灰色长裤,背着一个大包裹、提着一竹篮吃食,步伐轻快,随着乌泱泱的人群进入考场,接受高大魁梧的突厥侍卫搜身检查,按照牌号来到指定四平方米狭窄的格间。
巴掌大的格间里面有一张极小的高脚桌子,一张四脚方凳,一张铺着薄旧被的木床,一个旧马桶。这些物件都是前突厥国会试时举人们用过的,被收在考场的仓库,从沙城被平唐占领起至今才拿出来用,有一股木头腐朽的臭味。
谢平泰要与举人们在这样的格间里面呆上两天,吃、睡、答题都在此,在考试未结束之前不能离开。
谢平泰曾经在长安参加乡试、府试,考场条件都比这里强数倍,耳边响起许多突厥举人的抱怨声,摇摇头走进格间,从包裹里取出一块布把桌、椅、床上的浮灰擦干净,取出文房四宝放在桌上,坐下挺直腰板,等待主考官下发题目。
一晃眼两天过去,黄昏时考场大门潮水般涌出几千名举人,表情大多是萎靡不振无精打采。
谢平泰背着包袱、提出空竹篮走在最后头。他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跟几个突厥青年、少年不想受挤,就站到大门的一旁等着。
这几个青年、少年是相识的好友,长辈是前突厥国的清贵官员,瞧见谢平泰是平唐人,小小年纪,气质不俗,便好奇的过来攀谈。
谢平泰自报姓名,只说是随家人到乌城做生意,便跟着一起过来游玩,顺便参加会试。
众人从谢平泰的衣着、谈吐便知绝非是普通的生意人,猜测是高门子弟,好奇他的真实身份。
谢平泰眼睛精亮,笑容充满自信,道:“以后你们用平唐语,我用突厥语。我来乌城不过二十日,突厥语说得不熟,你们多教教我。”
几人中的一个面膛黑红的青年道:“谢小弟的这个提议好。此次我们若是中了进士,就是平唐官员,说不定要被派到南方为官,必须要会说平唐语。”
另外一位白面方脸少年谦虚的道:“谢小弟,我们会写平唐语,在说上面还是差了些,你也要指点我们。”
众人出了考场互报姓名,约好在等着放榜的这三天时间,去城外游玩骑马。
谢平泰独自走出了二里路,大摇大摆的进了镇北王府,行至二门,跟等候他多时的何屠夫、谢奇阳、何阳浩、两个弟弟上了马车。
谢平福丝毫不嫌弃谢平泰身上有臭味,亲热的紧挨着他坐,道:“三哥,曾奶奶、外婆、娘去寺院为你烧香祈福刚回来,你考的可好?”
谢平泰摸摸五弟的脑袋,笑道:“我考得如何,还得考官来评定。”
何阳浩满眼羡慕的望着谢平泰,道:“泰伢子,我前个偷偷去考场门外瞧,那些举子年龄都比你大好多,你真厉害!”
谢平泰眼珠一转,道:“浩伢子、健伢子、福伢子,明个至大后日我都约了几个突厥举子出去骑马游玩,你们若能说得通姐姐,就一起随我去。”
三小激动的点点头。
何屠夫笑道:“我去帮你们跟珑妹子讲。”
四小立刻欢呼雀跃。
谢奇阳见谢平泰胸有成竹,问道:“都考了些什么?”
谢平泰道:“爹爹,此次的题目与往我做的往届会试题目都不同,其中一题是如何治理雪灾,给出一个三面环山的村子、人口、牲畜,又提了十七个极细的问题。”
谢奇阳想想便道:“此题定是你伯伯出的,他自从到了北方任都督,年年都遇到雪灾,思索解决雪灾的方法长达四年之久,未有更好的方法,此次借机集思广益。你是怎么答的?”
谢平泰刚说了几句就到了何家、谢家居住的宫殿,跟着众人下了灵马车,先去洗漱,而后直接入饭厅。
众人纷纷上前问谢平泰考得如何,白丽腆着肚子过来,目光宠溺问道:“我的儿,乌城早晚天凉正午又热,你干爹去在考场悄悄瞧了你几回。”
谢平泰个子已跟白丽一样高,惊诧道:“干爹竟是去了考场,我怎地没看到他呢?”
白丽抿嘴笑道:“你聚精会神下笔如飞,根本未发觉他走到你跟前。他说你那格间臭气扑鼻,把他熏得张不开口直往后退。”
何七雪问道:“怎么会有臭气?”
谢玲珑道:“吃食是我亲手准备的,都是灵物,绝对不会变质。”
当年,谢平安、谢平康会试的吃食都是谢玲珑准备的,用灵荷叶包好的灵红豆蒸灵糯米饭、卤灵鸡腿、酥灵鱼、炒好的灵菜,放凉了想吃时让贴身灵狐施个法术就热了,在考场里独一无二。
“姐姐,你给我带的吃食很可口,新鲜的很,根本没有**。那臭气……不算臭吧。”谢平泰在众人的疑惑目光注视下尴尬的脸通红,不做解释。
原来格间里放着马桶,举子大小解都得在马桶解决。从昨个早晨进去一直到今个正午,直到有十几个举子臭气熏得晕厥过去,主考官胡和鲁才下令侍卫更换格间里马桶。
谢平泰带着吃食多,为了保证体力精力,就都吃掉了,排泄多马桶自然是臭的。他的左右隔壁格间的举子不知带了什么吃食,吃坏了肚子。每人大解了七、八回。夏季到了白天就热,格间里各种臭气串在一起可想而知。
明王好洁净,闻不得污秽气味,可是为了看望谢平泰,还是去了好几趟。
众人之中只有谢奇阳参加过会试,也曾在在格间里呆过。他立刻就能想象出谢平泰考试的情景。他的五个儿子自幼锦衣玉食,但是经常跟外公、舅舅去田地种地浇过粪,不怕吃苦受罪,跟富贵人家的子弟不同。
李湘走过来,拉着谢平泰的手,道:“平泰叔叔,俺哥哥也去瞧过您了,他是半夜去的,见你睡得很香,就未去打扰。”
谢奇阳很是欣慰的拍拍谢平泰的肩,跟两个小儿子道:“你们三哥进了会试的考场都能保持心态平和,能吃能睡,不怕闻臭,专心答题,你们好好学着。”
谢平健、谢平福点头,异口同声的道:“爹,孩儿受教了。”
到了放榜那日,众人一早的在大厅里坐等消息,谢平泰带着两个弟弟去看榜。
宫殿外传来鞭炮声,很快两名奴仆快跑走至,兴高采烈道:“主子们,五姑爷高中第二十二名进士!”“送信的官差说是明个辰时殿试、酉时府宴。”
众人眉开眼笑,纷纷恭喜何七雪、江氏、张巧凤。消息在王府里传开,下人们见着明王、白丽便道喜。白丽想着明天殿试结果出来,再打赏下人。
当晚李秦未回这边用饭,两大学士为了避嫌已有十天未过来跟众人见面。谢玲珑每日都叫下人给他们送去食材,明王时常带着李城过去问候四大千年家族族长。两边相处的很融洽。
次日清早,谢平泰穿着紫衫黑裤,精神抖擞,带着众人的嘱咐祝福,充满自信的去王府的另一边参加殿试。
众位进士答完题之后到殿前广场焦急的等待,谢平泰原自跟这三天来结识的那几个新朋友谈天说笑。
说来也巧,谢平泰与几个新朋友会试均是榜上有名,而且名次都靠前。众人的年龄最大的不过二十四岁,最小的谢平泰七岁,再看看周边的举子多数是中年人,还有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头。
场中的青年、少年进士瞧见谢平泰这些人穿着不俗,起了结识之心,纷纷过来自报姓名。半个时辰过去,谢平泰身边已经聚了六十余人,他年纪小,生得可爱,又习过武,说话谦虚,丝毫没有瞧不起突厥人,慷慨的承诺明晚请众人吃宴,众位进士都觉得他值得一交。
一名胖太监快而至,宣了十七人,谢平泰赫然在列,他在众位进士羡慕无比的目光中深吸一口气,嘴唇紧抿进了大殿。
李秦身着太子朝服高高在上端坐,不怒而威,胡和鲁、两大学士、贺栋、吕方正分列下首。
谢平泰抬起头,平生头回见到李秦这般严肃,不由得低下头,屏气凝神,提起十二分精神。
李秦挨个给众位进士出题考察,到了谢平泰这里,却是说起流利的突厥话,还命令他用突厥话答复。
谢平泰暗幸听了谢玲珑的话,这些天苦练突厥语,虽然说得不如李秦流利,但没有一个错词,阐释思想表达准确。
李秦考谢平泰时,心里还有些担忧,听他用稚嫩的声音答解得如此流畅,有独道的见解,点头的同时暗赞小婶娘将他教得好,用不了几年就会成长为一名能臣。
殿试结果出来,张榜贴于镇北王府外面的宫墙,此次是北方六十座城府首届会试,参加考试的三千多名举人要求会平唐、突厥语,李自原开恩,准许李秦招了三百名进士。
李秦殿试当场点了两名状元、五名榜眼、十名探花。
谢平泰被点了探花,排名第八,仅次于榜眼,在十名探花里面是第一。他的名次比会试的第二十二提前了十四名,跟他同场进入大殿面试的十六人却没有一个不服,均说凭他的才华应被点中榜眼,只点了探花有些低了。
一甲十七人着戴红玫瑰灵花、着红袍、骑灵马,前面是宫人敲锣打鼓,后面是二百名御林军跟随,在乌城六条主街游走一圈,引来十几万百姓围观。
乌城城内许久未这般喜庆过,百姓们都跑出来沾沾喜气。
许多人站在二楼的长廊、窗前,指着在十七人当中唯一的一名平唐探花郎,惊呼道:“这是谁家的公子,竟是这般年少,有没有十二岁?”“听说他是今科探花郎中的头名,叫谢平泰,来自长安何家。”“听说长安繁华无比,竟出风流人物,谢探花郎俊美无双,真是让吾等开了眼届。”
喜讯传至镇北王府,众人无不惊喜,谢奇阳夫妻三个儿子参加科考,谢平安中榜眼、谢平康中状元、谢平泰中了探花,三儿都是一甲进士,年龄均莫超过十岁,这是平唐帝国前所未有的奇事。
相比之下,谢平泰这个探花比两个哥哥的榜眼、状元更加来之不易,他初到乌城,家人临时决定让他参加会试,他急忙学突厥语,能考出这样的好成绩,都是平素积累,有个极稳定平和的心态。
白丽打赏王府每名下人十两银钱,谢玲珑再打赏十两。
196/241首页上一页194195196197198199下一页尾页
键盘操作:←(上一页) →(下一页) ↑(向上滚动) ↓(向下滚动)

下载《嫡女玲珑》全集电子书:

zip格式(压缩包,文件小,下载快)
  
txt格式(各种设备,下载即可阅读)
忆冷香的其他小说:
嫡女玲珑
热门小说:
陆犯焉识 追寻生命的意义 平凡的世界 这边风景 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传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随便看看:
第三种爱情 - 纯爱原著小说 一本神经 燕北塞漠曲 纷纷落在晨色里 凤霸天下 唐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