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txt电子书下载网
发书
求书
签到
设置
搜书
分类浏览
排行榜
Jeff
qzuser1q865
2022-01-01创建 2023-11-25更新
待阅读
127
中国人的智慧
作者:易中天
2022-01-01 19:56添加
内容简介:
讲中国人的智慧,为什么要从《周易》开始呢?我先讲一个故事。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他所向披靡的远征军来到了埃及。当他们在吉萨高原壮丽的晚霞下,亲眼看见那海一般辽阔、夜一般寂静的土地上,那些默默无言巍然矗立的金字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甚至放下了武器。拿破仑,这位被黑格尔称为“骑在白马上的时代精神”的英雄,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以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庄严地对他的
128
闲话中国人
作者:易中天
2022-01-01 19:55添加
内容简介:
《闲话中国人》的作者易中天,却独具匠心,在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着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群体意识”。它由近及远,于细致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
该书特点之一,是用“闲笔”来写“正书”。这是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但却不像一般专著那么
129
禅的故事
作者:易中天
2022-01-01 19:55添加
内容简介:
序禅的意义就在于没有意义
一鲜花与微笑
二衣钵传人
三菩提达摩
四弘忍与神秀
五六祖惠能
六开创南宗
七净土宗的努力
八佛教的难题
九以人为本
十回到人间
十一立地成佛
十二机锋与破执
十三我心自有佛
十四当头棒喝
十五呵佛骂祖
十六否定的哲学
十七自由之路
鸣谢
130
易中天品读中国
作者:易中天
2022-01-01 19:55添加
内容简介:
2018修订版《易中天品读中国套装》共有易中天著作六部:《闲话中国人》《品人录》《大话方言》《读城记》《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国人的智慧》。
《闲话中国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文化孕育一个民族。作者易中天从饮食、穿衣、单位、人情、家庭等极具中国特色的生活现象中,用闲话家常的口吻,风趣幽默的笔法,揭示了中国文化最核心最深层的秘密,仿佛于无声处听惊雷。
《品人录》
项羽刘邦、曹操刘备诸葛亮
131
味道之第一宗罪
作者:梁文道
2022-01-01 19:55添加
内容简介:
自 序——行外人的忏悔
从艺术评论到时事评论,再到现在这堆饮食文字,这二十多年以来,仿佛不论我写些什么,只要我退一步思考自己正在写的东西,它们就会把我引回同一个源头。在我看来,这一切写作类型似乎都可以溯源到一段时间、一个地点;那便是从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这一百年里的巴黎了。
回想最初,当我还在努力书写艺术评论的时候,我就时常在想自己正在书写的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和读者有什么关系,
132
我读[1-7]
作者:梁文道
2022-01-01 19:55添加
内容简介:
《我读》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此文件为节目文字版,原汁原味,未删节。
文件名称:《我读(1-7合集)》
133
西行漫记
作者:埃德加·斯诺
2022-01-01 19:55添加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34
张学良口述历史
作者:张学良口述 唐德刚撰写
2022-01-01 19:54添加
内容简介:
本书由史学名家唐德刚先生担纲完成,以张学良自述为主体,以唐德刚论张的数万文字为辅,正好地弥补了以往各种图书的错谬与不足。更兼唐的论说精辟而有洞明世事人情的味道。一边是研究对象的“自白”,一边是研究者的“审视”,两相对照着看,历史变得更为真切、真实而生动。
张学良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
135
五十年代的尘埃
作者:唐德刚
2022-01-01 19:54添加
内容简介:
《五十年代的尘埃》,五十年代唐德刚在纽约发表的作品之精选,多为遗忘多年后重新整理发现的作品,故而称之。其中《梅兰芳传稿》既是唐德刚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之一,几十年来在海外反复刊载,被评家认为是所有写梅兰芳的传记、文章中最出色的。文章如名剧,屡屡上演,屡屡为人喝彩,当真像梅兰芳演《贵妃醉酒》一样了。《我的女上司》等几篇小说的有趣,除了能让我们一窥五十年代留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更可以令读者领略一位优
136
历史的“三峡”
作者:[美]唐德刚
2022-01-01 19:54添加
内容简介: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进入曲折动荡的“历史三峡”,开始了缓慢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多少精英参与其间,汇入这股波涛汹涌的历史大潮。他们摇旗呐喊,蜂拥争先,浪卷船翻,惊险莫名。他们言忠信、行笃敬,默默耕耘,把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慢慢地推向现代化。
在本书中,历史学家唐德刚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对这些风云人物的功与过逐一分析,不偏不倚,展现出其对中国历史脉络的清晰洞察,以及对中华民族
137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作者:许子东
2022-01-01 19:54添加
内容简介: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是圆桌派最受欢迎嘉宾许子东讲的12堂“民国范儿”现代文学公开课,这些课分别是:
[第一讲] 现代文学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二讲] 鲁迅是狂人还是阿Q?
[第三讲] 鲁迅对“五四”的怀疑和反省
[第四讲] 周氏兄弟与二十年代的美文(陈平原主讲,存目)
[第五讲] 郁达夫:民族·性·郁闷
[第六讲] 莎菲与丁玲: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第七讲] “五四”新诗的发展
138
许子东讲稿
作者:许子东
2022-01-01 19:54添加
内容简介:
《重读"文革":许子东讲稿(第1卷)》
大部分文章2000年曾在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出版,原题《叙述“文革”》,出版社改题为《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五十篇“文革”小说》。据说当时丛书学术委员会主任季羡林教授听到此书是重新解读“文革”便有些质疑,后来经过其他编委解释才知并非(至少不会全是)“新左派”重新评论“文革”。在《重读"文革":许子东讲稿(第1卷)
139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作者:许子东
2022-01-01 19:54添加
内容简介:
开讲啦!百年中国小说,百年中国故事,金句连连,脑洞连连,许子东小说课的“镇箱之作”!理解中国,以小说为方法,一张供我们探索20世纪文学的地图
晚清贪腐是一种官场的“刚需”?清官比贪官更可怕?乡土是蒙昧的,还是美好的?谁为涓生、子君的爱情悲剧负责?萧红小说无技巧?从《狂人日记》到《山上的小屋》,是谁生病了?“一女多男”写中国?
原来一部小说还可以这样读,从ABC到XYZ,这是一本不用文学
140
木心全集
作者:木心
2022-01-01 19:49添加
内容简介:
依据“晚年定稿”,还原木心作品本貌,完整作品首次集结成套,收录陈丹青“听课笔记”手稿内容 理想国出品
141
世界短篇小说金榜
作者:巴尔扎克契诃夫等
2022-01-01 19:49添加
内容简介:
囊括世界文学经典金榜、统揽国际大奖尽收本书。邀您摆文学的青春,带领您进入最爱的世界。篇篇经典、个个金榜、世界文学的巅峰!《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金榜》精选了世界各国著名文学大师果戈理、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海明威、都德、福楼拜、莫泊桑、梅里美、司汤达、欧·享利、爱伦·坡、马克·吐温、霍桑、哈代、司各特、岛崎藤树等创作的短篇小说佳作近百篇,所选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同时也具有可读性和代表
142
好好活着
作者:陈忠实
2022-01-01 19:46添加
内容简介:
先生平生有两大爱好:喝茶与看球。前者放空身心,无思无忧;后者舒展心理,张扬精神。一静一动,相辅相成,恰如先生的一生,至真至简,至情至性。
先生的散文独树一帜,摆脱了对生活表象的记录,而是在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磨砺之后,感慨系之,吐纳为一种饱经沧桑的睿智与超然。
先生又是个活得通透的人。平常日子,生活是老舅送来的一对白鸽,是关中老家的火晶柿子,是记忆里顶快活的一曲秦腔;面对人生一个个大
143
尤瓦尔简史三部曲:今日简史、未来简史、人类简史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2022-01-01 19:42添加
内容简介:
尤瓦尔简史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排版精美、图文清晰
《人类简史》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
144
稀缺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2022-01-01 19:41添加
内容简介:
稀缺和理性经济人是传统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假设:资源是稀缺而有限的;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如果把本书的观点总结为一句话,正是对这两大基本假设的一次重新审视——过度的稀缺会导致人的非理性,从而进一步加剧这种稀缺。再深究下去,这是不是意味着传统经济学两大假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呢?
人的“有限理性”理论早在20世纪兴起的行为经济学中就已出现,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前一页
6
7
8
9
后一页>
关注我们:
长按保存二维码
捐赠我们
Copyright © 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 ·
iamtxt电子书下载网
发书
书单
求书